在一個小小的倉庫里,每天有5000桶導線從這里送出,每一桶導線約為100公斤左右。整個導線庫實現了自動配送、自動分析每個目標送到哪個位置,它的出錯率降到零。2013年前,這里有150名員工負責配送導線,而現在只需要2名員工。
這就是江蘇昆山滬光汽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一個智能化導線倉庫,也是公司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的數字工廠的一個縮影。
昆山滬光公司是一家汽車零部件制造型企業,主要生產汽車低壓線束和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絡主體,屬于汽車電器系統的連接組件,猶如人體神經與血管一樣,將各個功能部分連接貫通。
經過33年的發展,滬光公司從一個校辦工廠發展成長為我國汽車線束行業的翹楚。目前,已經形成年產200萬套發動機線束、150萬套整車線束、70萬套ABS線束的生產能力。
汽車線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完成。滬光公司為了解決多種困惑,走過了不尋常的數字化改革之路。尤其是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智能汽車作為數字化時代的產物,給更多的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和更多的商業模式。以凝結著新能源技術及大數據、AI算法、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電動車企為代表的數字產業,逐漸成為我國產業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3年,滬光公司開始著手布局自動化,當年從搭建ERP系統起。2009年,實行機器換人。
2011年,滬光公司確立了 “建設集線束生產、配送全過程的智能化工廠”的目標,通過應用智能制造領域的新工藝、新技術,研究并開發出汽車線束智能制造關鍵裝備、智能物流系統及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柔性生產線。2012年,建成立體式自動化倉庫,推動了整體物流智能化的完成。
2017年9月,滬光公司被工信部評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同年上汽大眾評選滬光和博世為工業4.0優秀供應商。2019年9月,全國首個基于移動5G網絡的獨立組網和邊緣計算模式在滬光搭建試點。2020年12月,被定為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單位。
據滬光公司總經理金成成介紹,如今,滬光 “智能工廠”圍繞工廠架構智能化、研發設計智能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倉儲物流智能化四條主線,初步實現了汽車線束產品的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生產。
基于智能制造生產管理系統,公司吸引了304位技術人才,組建創新團隊,設計了一條全自動高壓線束生產線,涵蓋開線、切絕緣層、輔件安裝、剝絕緣層、壓接、壓屏蔽層等工序,打造出了一條高標準、高效率、可復制性強的高壓線束生產線,這也是全球首條高壓自動化生產線。為滬光在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領域發揮了不可抵擋的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連續三年,公司營業收入突破15億元。
面對智能汽車帶來快速發展的態勢,公司董事長成三榮表示,未來的滬光,將進一步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方面發力,逐步朝第三個階段智慧化進攻。實現智慧化,公司提出了 “四化”模式:管理系統化、生產柔性化、持續改進數據化、耗能低量化。它具有高精度、快節拍、低成本、多工序、大規模離散型等特點。將在現有配套的奔馳、大眾、通用、理想及國際知名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將科技汽車公司納入他們的新客戶范圍,打造滬光智慧化集團型總部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