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新時代·新國企】數字化加持 中集集裝箱頭部優勢凸顯

作者: 2021年11月17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中國工業報郭俐君   躋身“千億俱樂部”,成為中集集團產業龍頭地位進一步強化的有力注腳。   10月底剛剛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21年1-9月,中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82.42億元,同比上升85.94%,這很大程度上得益
中國工業報  郭俐君
 
  躋身“千億俱樂部”,成為中集集團產業龍頭地位進一步強化的有力注腳。
  10月底剛剛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21年1-9月,中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82.42億元,同比上升85.94%,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集裝箱業務的量價齊升。業績的爆發固然與市場需求持續處于相對高位密切關聯,但中集集團多年來在集裝箱領域的積累和沉淀才是關鍵所在。
  自1996年開始,中集集團躍升為全球最大的干貨集裝箱制造商,并持續保持市占率世界第一的行業領導地位。為了夯實這一板塊,中集集團集裝箱控股有限公司于2012年應勢而生,作為單獨板塊來運營的集裝箱業務在細分賽道上一騎絕塵。
  “以‘制造+服務’為指導,以智能制造為基礎,集裝箱傳統業務和增量業務‘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奠定了我們的核心優勢。”中集集團集裝箱控股有限公司CIO查仕平在接受中國工業報獨家專訪時表示,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未來將在“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相關領域持續加碼,借鑒全球先進實踐,確保核心業務行穩致遠。
  
  中集集團集裝箱控股有限公司CIO查仕平
  
業績爆發背后的核心優勢
  中集“雙輪驅動”拆解來看,一個輪子是高質量發展傳統集裝箱主業務,另一個輪子則是要做好增量業務及創新業務。
  對于這兩部分,中集給出了極為清晰的思路:在傳統業務方面,繼續加大先進制造、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加快推動集裝箱制造產業轉型升級,鞏固和提升行業地位。增量業務主要是緊跟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鄉村振興、擴大內需、智能制造等戰略方向,不斷加大資源投入,重點拓展新能源、環保、冷鏈、綠色建造、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市場機會。
  “第一個輪子屬于大批量客戶定制的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市場波動非常大。一方面,需要產品技術、制造技術的持續創新,推動集裝箱產品向安全、綠色、智能、環保的方向發展,從而帶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希望借助數字化技術,建立集團統一的全價值鏈管理信息化平臺,充分發揮規模優勢、提質增效,加強產-供-銷協同,快速應對市場變化。”查仕平坦言,材料成本占集裝箱總成本的80%左右,加之產品交付能力,這兩塊都是集裝箱產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在雙輪戰略的牽引下,集團高層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升數字化供應鏈能力,從而實現企業高質量增長。
  全系列產品組合和全區域交付能力則是中集集裝箱業務的另一個核心競爭力。中集是全行業內唯一具備全系列集裝箱產品設計和生產能力的企業,產品涵蓋標準海運集裝箱、北美53英尺箱、超寬箱、開頂箱、側開箱等全系列的產品,并且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快速完成新產品的研發和迭代升級。此外,中集集裝箱生產基地遍布華北、華東、華南各沿海區域,已經在全國各主要港口交付實現全覆蓋,并掌握各類集裝箱運輸資源,可以滿足客戶全區域多類型的交箱需求。
  僅憑上述兩項加持,中集集裝箱業務已然勝券在握,但其無法輕易復制的優勢遠不止于此。從2008年開始,中集集裝箱開始導入精益體系,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其制造現場得到明顯改善,工人勞動強度大幅降低,品質效率也由此得到巨大提升。為了推動集裝箱業務的制造升級,2017年集團“龍騰計劃”正式鋪開,重點推動現場制造技術的升級,大面積使用機器人代替工人作業,并且引入了5G、MES、物聯網、AI等先進技術,率先實現了智能化升級。
  
  從“普通公路”晉級“高速公路” 
  集裝箱航運市場的高景氣度加劇上演了“一箱難求”的場景,也凸顯了行業十幾年難得一見的順周期。但對于企業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穩中有增”,暴漲的市場需求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對于企業是一個全方位的考驗。尤其對于中集集團這種巨型體量的企業而言,要應對這種局面更是異常艱難。這不僅需要完全打通數據和流程,還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高質高效的分析、決策和統籌。
  基于堅守制造業的核心定位不變,中集集團在制造業升級轉型、移動互聯等新一輪數字化經濟增長環境下率先布局,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邏輯判斷和應對策略。
  查仕平將其梳理為四個層面:通過資源投入推動專項改善并提升相關生產效率,通過加大技術改造引入先進制造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并消除生產瓶頸;針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特性,在補齊人員缺口、穩定員工隊伍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通過SAP一體化管理信息平臺,有效地配置相關資源,快速應對市場變化,使產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物聯網應用,加強現場數據的及時采集,增加預判性。
  “數據流程怎么樣才能夠對出現的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首先還是通過建立制度和規范,優化系統和流程,確保關鍵要素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全面。”查仕平舉例道,比如通過物聯網,可以及時掌控生產節拍的信息,下線產量的信息等。針對數據看板和分析平臺,中集建立了執行層、管理層、決策層的數據看板跟分析平臺,而且很多是針對一線業務的決策賦能,以促進流程型組織向敏捷型組織的轉變。   
  中集集裝箱的數字化轉型,從開始就走的是高舉高打的路線。2018年,中集與SAP合作啟動了“新絲路”項目,2020年集裝箱板塊率先全面實施,建立起以SAP為核心的一體化管理信息平臺。
  “以SAP為主線,其他業務系統為支線,相當于是交通網絡實現了從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的整體升級。”據查仕平介紹,從數字化運營體系層面來看,通過“新絲路”項目,中集集裝箱搭建了以SAP為核心的業財一體化平臺,從主數據、業務流程到系統平臺實現了整體升級,初步構建了適合于集裝箱業務發展的數字化運營體系,也實現了包括采購、資金、外匯、應收賬的集中管理業務模式變革。
  具體來看,在增量業務方面,通過產品線的梳理及盈利分析,支撐了增量業務的營運決策和業務發展。
  在智能制造方面,積極推進數字化生產,主要是從業務痛點出發,基于投入產出,圍繞生產一線打造很多場景化應用的數字化案例,包括12個場景的AI質量檢測,發泡工藝、油氣工藝等工藝優化等,并通過云化MES加速推進MES在各個制造企業的相關推廣。
  在綠色發展方面,充分利用相關數字化技術,通過AI技術為員工穿戴、員工行為做識別,降低相關的違章作業,降低員工的安全風險;通過物聯網對消防安全、廢水廢氣進行管理和監控;通過能源聯網和數據模型的分析做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基于“業財一體化”的全面創新
  搭建集團統一全價值鏈管理信息化平臺,是四年前中集集團基于數字化轉型提出的階段性目標。暢通信息化管理的“主干道”,并確保不傷害各業務個性化和創新增量業務的獨立運營能力。
  這顯然是一個難度極大的工程。
  通過跟SAP的緊密合作,中集集裝箱的財務報表時間從過去8-10天提高到現在1-2天。產品設計、采購、倉儲、質量、交付等業務都從線下轉成線上,消除了“信息孤島”,數據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并由此提升了運營效率、業務洞察力、風險管控能力。
  目前,中集對于集裝箱業務的管控模式主要有兩類:對于成熟業務,采用強管控的模式,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和協同效應。對于增量業務和創新業務,主要是強調賦能,鼓勵狼性競爭。
  從信息化的角度來講,對于成熟業務目前中集主要著力于補短板。比如推進產品系列化、部件模塊化、零件標準化的三維設計和工藝,更大程度打通設計、工藝、制造,為智能制造提供支撐。而對于增量和創新業務,主要聚焦于增強整個平臺的柔性,確保對各種新業務的支持度。
  “傳統做集裝箱,相當于是一個鐵盒子。第一步是往相關外圍去延伸,做集成裝備,在集裝箱里加相關的其他設備,比如說儲能、污水處理等等。再進一步延伸,發展模塊化建筑,可以做數據中心、學校、酒店等。此外,我們也積極在往冷鏈、航空箱等其他的領域去擴。在集成相關的過程中,肯定要附加很多智能化相關的內容。”查仕平表示,未來,中集集裝箱對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層面將進一步深化,完善數字化轉型的相關組織、培養數字化專業人才,尋求產品智能化發展方向的突破,開展相關“數據湖”的建設等都將是關鍵所在。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