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的提高,垃圾和廢料圍城現象曾一度成為社會熱點,盡管初期也采取一定處理手段,但結果并不理想。正如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會上指出的, “垃圾填埋處理實際上是沒有處理,只是把分散的污染變成了集中的污染,把甲地的污染變成了乙地的污染,把地上的污染變成了地下的污染,把今天的污染變成了明天的污染,這個路已經走到盡頭,決不能再搞了!”
2018年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河南省環保廳、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制定印發 《河南省靜脈產業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那如今河南靜脈產業發展得怎么樣?2021年10月13日,河南省2021年靜脈產業園建設暨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現場會議在洛陽召開。會上河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回顧三年多來的工作,肯定了靜脈產業園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預期目標。
13日上午,觀摩現場一臺臺封閉式分類回收垃圾箱吸引了大家,只見講解員把自己的衣袖放往識別窗口,垃圾箱自動開啟相對應類別唯一投放口,這一創新從源頭更加規范了垃圾分類。這些分類后的垃圾也將分別被運往用于焚燒發電、發酵再利用、綠化產品制造的無害化處理廠。
會上,首創環保閻勝利介紹,以新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例,每天處理生活垃圾1800噸左右,每天發電量86萬度,每年處理生活垃圾60萬噸,每年發電量約2.8億度。由于碳排放的計算方法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保守計算,新鄉項目發一度電相當于0.785千克的CO
2
排放量,大約每天675噸碳減排,全年約產生22萬噸左右的碳減排。
由此可見垃圾發電等無害化處理于社會、經濟、環保都有著非常積極地意義。
中國工業報與會了解到,2018年實施 《靜脈產業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河南全省啟動68個靜脈產業園建設,建成投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0個,形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能力2.7萬噸/日,在建項目34個,將新增處理能力3.65萬噸/日;建成投運建筑垃圾、醫療廢物處置、農林廢棄物發電等協同處置項目70余個,完成投資90億元,在建項目73個,總投資210億元,初步形成 “核心功能+協同產業”的產業格局,有效緩解了 “垃圾圍城” “廢料圍城”問題。可見成效明顯。
通過此次會議分析發現,全省靜脈產業園建設暨垃圾無害化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項目建設不平衡等問題,面臨生物質發電項目補貼政策退坡、排放標準提升等挑戰。從國家發展改革委 《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要求,全面推進焚燒處理能力建設,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 “零填埋”看,河南省靜脈產業園建設有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