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鞍鋼集團攀鋼“預還原鈦精礦球團冶煉鈦渣”項目完成工業試驗,各項技術指標實現了突破,生產金屬化球團2270.83噸、鈦渣1986.29噸,球團金屬化率平均達到63%,最高可達到70%以上、噸渣冶煉電耗1987kWh,最低1864kWh。這意味著攀鋼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預還原鈦精礦球團冶煉鈦渣技術。
據悉,為提高攀西鈦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多年來攀鋼一直致力于開發全攀枝花鈦精礦冶煉鈦渣技術,并于2011年初正式啟動重大中長遠項目“預還原鈦精礦球團冶煉鈦渣技術研究”。這項目以攀枝花鈦精礦為研究對象,采用細粒級鈦精礦轉底爐預還原制備金屬化球團、金屬化球團電爐冶煉鈦渣的技術路線,開發一種采用自主原料的低成本鈦渣生產技術。
面對研發周期短、任務重、技術難度大的緊迫形勢,攀鋼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實驗室及小型試驗工作,預還原工業試驗緊隨其后在攀鋼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中試線展開。在今年開展的工業試驗中,研發人員攻克了球團金屬化率在較低水平徘徊、轉底爐漲爐底嚴重等難題,實現了連續穩定生產作業,球團的金屬化率指標得到逐步提高,平均金屬化率由30%提高至48%、63%,最高70%以上,指標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隨后,他們還在攀鋼鈦業公司25MW鈦渣電爐上開展了30%、60%、100%金屬化球團冶煉鈦渣試驗,各項指標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