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之上,位于海南島東南150公里的“深海一號”能源站,隨著涌浪微微浮動。能源站上的員工們穩健、熟練地操控著這艘深海巨擘——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這里是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
借助這座僅下部船體就有24萬個結構件的高精尖“機器島”,天然氣在強大地層壓力下,從1500多米水深處、4000多米地層噴涌而出,通過環繞海南島、連通粵港兩地的海底管線,呼嘯著奔向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源源不斷地輸送來自深海的清潔能源。
據介紹,“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今年6月投產后,為盡快達到產量設計目標,員工們把崗位當陣地,爭分奪秒投入到保生產、提產量的戰斗中。目前,氣田有147人堅守海上崗位,力保生產穩定。除了嚴格執行HSE體系外,他們還根據深水氣田生產特點,不斷完善安全工作細節,努力做到“一事一策”。同時完善現場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定期開展生產與安全應急演練,提升人員應急反應能力。
信號系統對氣田的安全生產至關重要,氣田投產之初,“深海一號”能源站信號相互干擾多,大片信號處于旁通狀態,若處理不當,會引發生產的關停甚至安全事故。員工們想辦法解決難題,對信號旁通一一梳理、核對,查詢旁通點1602個,恢復信號88個,提出變更信號27個,重啟了能源站的安全保護系統。
安全生產、提升產量的同時,“深海一號”還努力做到生產的綠色、低碳。
“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處于三級海域,為保護周邊海洋環境,平臺執行更加嚴格的二級海域COD(化學需氧量)標準。通過定期更換生活污水裝置濾帶,高頻次維護沖洗電極等,使得生活污水裝置的COD指標遠優于標準。
此外,“深海一號”還設計了一套熱油循環系統,對能源站發電機組的煙氣余熱加以利用,從而提高了燃料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間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按發電機“兩用一備”計算,余熱回收裝置相較于燃氣鍋爐,年節約天然氣3300萬立方米,折合標準煤3993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7047噸,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