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鋼焦化公司焦油車間正式關停,即將開始拆除。至此,武鋼上世紀50年代的老設備悉數退役。
“1958年武鋼建成投產時,冶煉關鍵設備拉了2000多節火車皮才運輸到位。”武鋼方面透露,55年間,武鋼又先后投入上千億元技改資金,逐一更替這些老設備。
昨日,站在焦油車間拆除現場,作業區主任吳恒喜難掩不舍之情,“車間建成時,規模在國內可以排前3名,如今只能在淘汰線上徘徊。”他說,“從前蘇聯傳過來的工藝已經落后了。新的焦油車間,排放量將比老車間低一半以上,作業環境更好。”
鋼鐵冶煉流程從制作燃料焦炭開始,焦油是燒焦碳的重要副產品。從原料流程往后,是煉鐵、煉鋼、軋鋼等工序。昨日,武鋼負責人透露:“這些環節的改造,比焦油車間更早。”
1958年9月13日,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建造的最大一座世界級高爐,武鋼1號高爐煉出第一爐鐵水。12年前,武鋼投資5.5億元實施改造,建成了新一代世界頂級高爐。
上世紀70年代,武鋼從原西德和日本引入一米七軋機系統,包括連鑄車間、冷軋薄板廠和熱軋薄板廠、硅鋼片廠,填補當時中國鋼鐵軋制生產空白。半個世紀過去,一米七軋機系統已“徒有其表”:除了名字還叫一米七,組成設備早已被逐一替換。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技術,武鋼建起新的冷軋廠、硅鋼廠,能生產新鋼種,還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當初,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最現代化鋼廠。如今,武鋼依然站在中國冶金業前列。11天前,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2013年中國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測評結果,通過20個指標的排序,武鋼排名進入前三。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