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和波音公司的代表證實,他們已經成功拆除了星際線飛船上的兩個閥門,并將它們運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進行分析。測試結果顯示,閥門故障可能是潮濕所致。
在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研究人員對兩個閥門進行了包括CT掃描在內的各種技術檢查,目的能夠找到導致8月3日星際線飛船試飛失敗的閥門故障原因。在距離發射倒計時不到5個小時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在例行檢查中,發現控制四氧化二氮通過飛船服務艙流動的24個閥門中,有13個無法正常開關。
由于在發射臺上沒有找到原因,波音決定將Atlas V運載火箭和星際線飛船送回組裝大樓。在那里進行了更多的檢查和測試后,工程師們決定將飛船“拆堆”,并將其送回位于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波音公司航天器處理大樓。這最終導致了對飛船的進一步解剖,并拆除了幾個閥門。
波音公司負責太空和發射的總工程師米歇爾·帕克(Michelle Parker)證實,對于哪里出了問題,波音公司已經有一個相當可靠的猜測。在安裝到發射臺46天的時間里,當閥門被卡住時,肯定有濕氣進入了飛船內部。這些水分與氧化劑結合,生成硝酸,開始了腐蝕過程。
帕克說,8月份發射場的露水很重,雖然飛船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到佛羅里達州的潮濕環境,但有實物證據表明,潮濕仍然是導致閥門故障的罪魁禍首。波音和NASA的工程師現在希望在類似的測試條件下嘗試重現腐蝕反應,這樣他們就可以確認根本原因,并測試改進是否有效。
波音和NASA將在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和新墨西哥州白沙的波音試驗場推進這項工作。波音“商用宇航員”項目經理約翰·沃爾默(John Vollmer)承認,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他說,波音目前的目標是在2022年上半年進行星際線飛船的無人試飛。
這項任務的正式名稱是軌道飛行測試-2(或OFT-2)。波音正在自費執行OFT-2任務,耗資4.1億美元,此前該公司在2019年12月進行的星際線飛船首次無人試飛,由于軟件問題而失敗。該公司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在OFT-1飛行后花了很長時間努力修復軟件,但在8月初發射日對發射天進行檢查時,卻突然出現了這些新的硬件問題。
NASA希望波音能讓星際線飛船啟動并飛行,這樣它就可以擁有第二個載人發射系統,與SpaceX的載人龍飛船一起,讓宇航員往返于國際空間站。沃爾默說,假設波音安全地完成了OFT-2,該公司和NASA希望有大約六個月的時間來審查數據,并為載人試飛做準備。
這將使星際線飛船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最早在2022年底發射。更現實地說,這項任務可能要到2023年初才能飛行。這次飛行結束后,NASA將證明星際線飛船已經準備好進行常規的、可操作的宇航員飛行。
作為商業宇航員項目的一部分,NASA曾向SpaceX和波音訂購了六項“認證后”任務。SpaceX于2020年成功完成了載人試飛任務,并將于10月31日為NASA進行第三次商業宇航員載人任務CREW-3,將四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第四次和第五次任務計劃在2022年進行。
NASA商業宇航員項目經理史蒂夫·斯蒂克(Steve Stich)表示,該機構正在就SpaceX(可能還有波音)進行更多商業載人任務進行談判。他表示,有關續簽合同的細節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公布。考慮到最新討論的問題,SpaceX現在似乎有可能在波音進行首次載人任務之前就完成最初的六項任務合同。但斯蒂克相信波音也能做到這一點。
他說:“我相信,波音在星際線飛船運營方面也會成功。我們將努力解決這個問題,然后我們將擁有我們想要的兩個太空運輸系統。”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