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龍
國家通過國撥資金支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既是對工業互聯網最重要扶持措施,也是中國信息化史上最大支持項目之一。
在2018~2020年三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中,與人才培養相關的項目有兩個,分別是2019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標識解析實訓與成果轉化平臺項目,2020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工業互聯網平臺工程實訓基地項目。
在兩個項目七個中標聯合體中共有38家單位參與項目建設。其中,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無錫泛太科技有限公司同時參與兩個項目,占比5.26%。
與參與編制 《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 《工業互聯網人才白皮書 (2020年版)》 《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需求預測報告》的39家單位比較,只有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索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既參與了項目建設,又編寫了以上三份權威性研究資料。另外,清華大學參與項目建設,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參與研究資料編寫;紫光云 (南京)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參與項目建設,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參與研究資料編寫。也就是說至多有4家單位同時參與項目建設和資料編寫,占參與項目建設單位10.53%。這說明項目參與單位參與人才培養工作的比例還不高,許多單位并未擴展到人才培養工作中來。
兩個項目七個中標聯合體可為工業互聯網人才建設提供7億元資金支持。其中,企業自籌資金達5.5825億元,國撥資金為1.4175億元,國家通過1:3.94比例帶動了企業對工業互聯網人才建設的投資。
兩個項目七個中標聯合體將為工業互聯網人才建設提供的產品、服務預估如下:
仿真環境或開發環境:提供不少于17個仿真實訓軟硬件基礎環境;仿真模型:提供不少于2個與垂直行業結合的仿真模型;培訓工具:提供不少于2個線上操作培訓工具;教學平臺:提供不少于7個教學平臺 (含E-learning平臺);課程教材:提供國內課程不少于200個,提供國外課程不少于6個;案例:提供不少于500個技術和應用案例;標準草案:提供不少于10項人才類標準草案;人才評價、認證體系:建設不少于2項人才評價、認證體系;服務企業:服務不少于250家企業;培訓人數:提供不少于7000人次培訓服務。
另外,如此龐大的工業互聯網人才建設資源,就目前看還處于各自為政的單打獨斗局面,如何才能發揮它們的真正作用,應是這兩年工業互聯網人才建設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
一是相關單位或其他機構能否出面,建立“工業互聯網人才項目合作中心”。這樣將有利于完善人才項目推進機制、增強工作合力,有利于促進項目信息互通、共同形成人才培養體系。
二是相關部委、機構在制定與工業互聯網人才發展標準、培養體系等方面,能否更多考慮已有項目內容,更多邀請38家建設單位參與,這樣能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對工業互聯網人才建設的支撐作用。
三是項目建設單位也需盡快從項目建設模式轉向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參加與工業互聯網人才相關標準、培養體系建設中來,切實將自身項目能力轉化為人才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