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海事局、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發布《長江江蘇段載運散裝液化天然氣船舶航行、停泊、作業安全保障措施(試行)》(下稱《保障措施》),以加強對載運散裝液化天然氣船舶(下稱“LNG運輸船”)航行、停泊、作業等的安全管理。
《保障措施》對進入長江江蘇段水域的LNG運輸船的技術條件、艙容控制、航行條件等作了具體規定,是目前我國關于進江LNG運輸船的首個明確規定的文件。不過,該文件的發布,也在業內引起較大爭議。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保障措施》對進江LNG運輸船的艙容限制過小,且對航行保障措施規定過于嚴格,并不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內河LNG接收站或將因此面臨發展困境。
多項規定“過嚴”不具操作性
具體來看,《保障措施》首先對進江LNG運輸船的艙容進行了限制,指出:長江江蘇段下界線至尹公洲航段下端線之間水域通航LNG船舶控制在艙容為40000m3及以下的船型。尹公洲航段下端線至南京長江大橋之間水域通航LNG船舶控制在艙容為20000m3及以下的船型。南京長江大橋至長江江蘇段上界線之間水域通航LNG船舶控制在艙容為14000m3及以下的船型。
多位受訪者對記者表示,該規定過于嚴格。“業內一般以南京長江大橋為分界點,南京長江大橋以下的水域沒有橋的限制,水深條件很好,一般在12.5米以上,業內通常認為是可以通航8萬方的船型。國外一些內河條件不如我們的地方,甚至可以通航十幾萬方的LNG船。現在要求長江下游航道只能通航4萬方甚至2萬方的船,確實過于保守了。”一位不愿具名的船舶業專家告訴記者。
除了艙容限制外,《保障措施》還規定LNG運輸船夜間禁止航行。此外,文件對LNG運輸船的護航船做了明確要求,規定10000m3—40000m3的LNG運輸船需安排1艘全回轉型拖輪、1艘消防兩用拖輪、1艘警戒艇護航;5000m3—1000m3的LNG運輸船需安排1艘消防兩用拖輪、一艘警戒艇護航;5000m3以下的需安排1艘消防兩用拖輪護航。
在業內專家盛蘇建看來, 這些“史無前例”的規定過于嚴格,并不具備可操作性。“運輸液化石油氣、成品油、化工品等這類危化品的船舶,都沒有強制性禁止夜航以及要全程護航的。這么嚴格的規定,有點過度監管了,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或致內河LNG運輸船經濟性消失
由于多項過嚴的規定,在業內人士看來,內河LNG運輸船將不具備經濟性,內河LNG接收站也因此將面臨難投產、難發展的窘境。
“船型艙容的限制、全程護航、禁止夜航,這些規定導致了運費、港口使費和航次成本的成倍增加,使得以二程轉運為主的沿江LNG接收站運輸成本和終端用戶對LNG價格承受能力‘倒掛’的矛盾更加突出,長江LNG接收站的運營尚且不具備經濟性,其下游應用終端如沿江LNG加注站、工業用戶、城燃用戶更無法承受LNG的高價之痛,‘氣化長江’也就沒有意義了。”盛蘇建指出。
上述不愿具名的船舶業專家也表示:“像位于南京長江大橋下游的江陰、鎮江這些地方的沿江LNG接收站,之前規劃時都是按照8萬方的船容測算經濟性。現在最大只有4萬方的話,對他們來講,接收站沒有經濟性,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LNG運輸船的造價很高,比如一艘8萬方的LNG船造價在1.2億—1.3億美元,投資非常大。之前沒有關于進江LNG運輸船的相關政策,所以也沒有企業敢建造進江船,現在如果沒有經濟性,企業就更沒有熱情去做這個事情了。”上述不愿具名的船舶業專家說。
除了經濟性之外,在多位受訪者看來,艙容小了之后也并不一定起到應有的效果。
“文件限制艙容的出發點,可能是為了讓LNG船更安全。但是以長江目前布局接收站的接收能力,用8萬方的大船,可能20艘就足夠了,現在小船需要60艘,增加了LNG運輸船的交通流量,不安全因素反而更多了。”盛蘇建指出。
內河LNG接收站發展遇阻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市場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天然氣消費量逐年遞增,其中LNG市場占比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下,我國LNG接收站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截至目前,已投入運營的LNG接收站共22座,均分布在沿海地區。
與此同時,LNG接收站逐步開始向內河延伸。根據交通運輸部編制的《全國沿海與內河LNG碼頭布局方案(2035年)》,將按照規劃引導、規模適度、集約布局的原則,在長江2838千米通航里程的干線航道上,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5個省份規劃布局6處沿江LNG碼頭,包括武漢港、岳陽港、九江港、蕪湖港、江陰港、蘇州港,服務各省液態及儲氣調峰需要。
據記者了解,目前規劃的沿江5省6個內河LNG接收站都在陸續推進中。其中 安徽蕪湖長江LNG內河接收(轉運)站項目、湖南省岳陽港君山港區LNG接收站項目都已正式開建,其它如江陰LNG項目、武漢白滸山LNG等項目也在推進中。
“順利的話,像安徽蕪湖LNG接收站明年底就可以投運了。但LNG運輸船進江后遇到的第一個省份就是江蘇,這個口子扎死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省內的LNG接收站也就‘沒戲’了。”盛蘇建說,“安徽蕪湖正在建設的LNG接收站規劃是200萬噸的接收能力,按照現在的規定,將LNG從沿海轉運進長江可能需要7—8艘小船,考慮到經濟性,不太可能發展得起來。”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