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份,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100萬個,覆蓋全國所有的地市級城市,以及95%以上的縣城城區和35%的鄉鎮鎮區。5G在廣泛進入日常生活的同時,還加速滲透到眾多垂直行業,其中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也被人們寄予厚望。
根據十部門聯合印發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5G+工業互聯網”已被列入行業融合應用深化行動,未來三年將推動5G應用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產品服務等多個環節,打造典型應用場景,并通過示范引領進行復制推廣。目前來看,我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已超過1600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接入設備總量超過7600萬臺套,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相對于大家熟悉的消費者應用場景,工業領域要考慮到生產效率、生產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對5G網絡連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5G毫米波具有大帶寬、高速率、低時延等優勢,可以滿足工業互聯網海量數據傳輸、實時控制等方面的需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不過,也是因為毫米波的特點,頻率高、波長短,信號傳播的過程中衰減較大,導致同一個基站的信號覆蓋范圍較小,還有信號遮擋、移動性等方面的問題,曾被認為無法用于移動通訊。公開信息顯示,高通已經與產業伙伴合力解決了阻礙5G毫米波商用的這些技術難題,例如在信號覆蓋方面,通過波束成型的辦法讓波束越來越窄,增強傳輸能力,提升信號覆蓋范圍。
技術的不斷成熟,為5G毫米波的落地應用打下了基礎。在前一段時間舉辦的一場5G毫米波技術研討會上,高通高級資深工程師劉志平分享了一個智慧工廠相關的應用案例,即在面積約為3100平方米的廠區里安裝15個5G毫米波小站,為整個廠區提供5G毫米波網絡覆蓋,從而可以支持以下三類業務的運作。
首先是自動搬運車的運行,支持搬動車在廠區搬運貨物,同時車上安裝了高清攝像頭,還能夠完成智能巡檢的功能。5G毫米波網絡支持超高速數據傳輸,可以將高清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實時傳送到控制中心,使總控室的工作人員能夠更好地監測廠區內設備的運行情況,帶來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次是設備的遠程協作維修,當某個地方的設備發生故障時,趕到現場的維修工程師可以通過攜帶的AR(增強現實)設備,與遠程進行故障排障分析的工程師進行溝通。在5G毫米波高速、低時延無線網絡的支持下,AR設備能夠很好地工作,從而協助現場和遠程的工程師排查并修理好故障。
第三是創新科普項目的實現,該工廠是一個中水處理廠,其業務涉及環境保護。在5G毫米波網絡的支持下,前來參觀的觀眾借助AR、VR等設備可以生動、直觀地體驗到中水處理的過程,形成類似于科技館的應用場景,持續傳遞環保理念。
除了上述三類業務,工業互聯網領域需要5G毫米波支持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是質量檢測,傳統模式下,人工檢測效率較低,長時間工作還會影響工人視力,而且可能還存在高溫等苛刻環境,因此5G毫米波支持的超高清視頻智能檢測成為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今年上半年,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和中國聯通的支持下,高通、中興通訊、TVU等成功完成了基于大上行幀結構的 5G 毫米波 8K 視頻回傳業務演示,充分體現了5G毫米波在超高清視頻實時傳輸上的優勢,為質量檢測、賽事直播等應用場景的落地打下基礎。
當然,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長期系統的工程。根據計劃,“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將呈現梯次落地,2020年到2021年以5G超高清視頻等大帶寬類業務為主,2022年到2024年逐步推動5G+遠程控制等低時延控制類業務,2025年以后規模商用中高速低成本物聯網業務,促進海量設備接入網絡。根據埃森哲預測數據,2035年工業互聯網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