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一個早已存在的名詞,如今已屹立在商業舞臺中心。
21年前被發明出來時,它還是個虛幻的概念,那一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造性地提出了物聯網(IoT),釋義一種使物品信息實現數字化識別和管理而形成的網絡。
時至今日,它變得更具感知度,萬物互聯、萬物智聯成為它新的標記。隨著“新基建”助推產業升級,傳統數字化正加速向智能化道路邁進,企業涌現出海量數據處理訴求的同時,也對數據智能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樣的難題,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解題思路。聯想,一家擁有比「物聯網」這個名詞更久歷史的科技創新公司,已經交出了一套近滿分的試題答卷,這個解題答案就是聯想商用大客戶IoT生態體系,而其中的核心,正是聯想“邊緣智能”。
艾瑞《2021商業物聯網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商用IoT整體規模已超千億元,并且市場規模持續提升,未來隨著商用IoT滲透率的進一步提高至50%,預計市場規模將增長至5000億元。而“邊緣計算”作為商業物聯網生態核心能力之一,同樣依勢上揚,據Gartner預測,截止2025年,將有75%的企業數據在傳統數據中心與云之外的邊緣產生。
洞察物聯網行業趨勢可知,企業在戰略層面對商用IoT的重視,以及希望以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為發展契機、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迫切愿望。但是隨著數據激增和算法的日益復雜,“轉型業務場景繁復”“企業內部數據孤島”“產業體系智能化水平欠缺”等因素,讓智能化轉型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數字迷宮,亟待破解之法。
“企業的破局之道,應以業務為本,通過邊緣智能化為抓手,鋪筑變革新路徑,為行業輸出新價值”,9月8日,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大客戶業務群總經理王立平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指出,聯想積極以邊緣智能引領創新,聚焦“端和邊”應用場景需求與痛點,通過為客戶提供智能硬件、平臺、應用和解決方案以及智能化轉型的實踐,更好地服務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加速實現企業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
新IT,為商用IOT構筑核心生態能力
“邊緣智能”的內核,是產業全方位升級背景下,深度融合IoT、AI、邊緣計算等前沿新技術和產業設備,構建起的一套邊緣智能生態,然后將其應用到智慧零售、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智慧金融等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中,助力其智能化轉型。
這種能力的獲得絕非偶然,四年前,聯想商用大客戶業務開啟了“以客戶為中心”和“智能物聯”轉型,一方面,持續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REL2.0變革,形成了更緊密的客戶關系,實現更廣泛的客戶覆蓋、更多的業務承載,在全程客戶體驗等方面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在 “端—邊—云—網—智”新IT技術架構加持下,商用IoT成為主攻方向之一,積極開疆拓土轉型業務,不僅為自身業務模式和產品創新賦能,同時還積極布局邊緣智能產品,探求新的邊緣智能技術突破。
此次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最值得關注的是由聯想自主研發的企業級人工智能平臺“聯想大腦”。作為聯想新IT引擎“擎天”中的技術模塊,“聯想大腦”能夠為邊緣端賦能,支持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AI方案構建、部署和運行,解決企業智能化轉型過程中“模型構建難”、“數據樣本少”、“場景適配慢”的痛點;其中,聯想創新的邊緣小樣本終身學習技術,可以實現本地AI模型動態持續更新,從而實現低延時、更精準和數據隱私保護等客戶需求。同時,基于智能推薦算法,通過Edge AI平臺,也可以為客戶提供最優的AI模型和智能化硬件匹配的方案。
在歷經數年智能化轉型的打磨與沉淀,聯想商用IoT逐漸形成了“硬件定制能力”“聯想大腦-AI平臺能力”“行業應用能力以及服務能力”三力合一,提煉出一系列面向多行業、場景化、AI與硬件緊密適配的邊緣智能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運營管理的降本增效,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
面對商用IoT廣闊的應用市場及碎片化的應用場景,聯想認為,基于核心能力之上打造開放生態才是未來商用IoT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這一方面,聯想利用硬件定制化優勢、Edge AI平臺算法能力和強大的服務體系,聯合行業合作伙伴打造廣泛開放的商用IoT生態聯盟,發揮1+1>2的勢能,以更快、更好、更低成本的模式,加速各行各業邊緣智能方案的開發落地進程。
唯有付出,終得回報!聯想FY21/22第一季財報顯示,商用大客戶已啟動Rel 3.0變革,通過智能化手段提升客戶的覆蓋,在主要客戶群領域,取得初步成效,用戶激活率年比年提升33%,而商用IoT業務,則取得了年比年394%的驚人增長率。
邊緣智能,煥發傳統產業第二生命力
數據降本,算法增效,這句話直中企業智能化變革的靶心。隨著聯想邊緣智能生態逐漸成熟,聯想開始越來越多對外賦能智能化轉型,針對不同行業的數據痛點需求,形成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在智能制造、智慧零售等領域落地不少極具標桿性的燈塔案例。
制造行業,為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而制造行業命脈核心,正是制造設備。得益于行業信息化、數字化升級,制造設備初具信息管理能力,可以簡單滿足數字化制造需求。但在智能化發展趨勢的今天,初步的數字化設備已經難以滿足企業增效降本的需求。
一方面,是許多企業設備數據處理能力有限,并且早期設備通信協議不匹配,增加了設備數據收集難度,形成設備“數據孤島”問題,設備一旦出現故障,沒有一手運行數據和歷史故障數據,故障難以快速精準定位。另一方面,設備數據安全亟待提高,數據在上傳云服務器中,一旦受到網絡攻擊,會導致生產停機、設備損害或安全事故。
聯想基于新IT架構“擎天”打造的邊緣智能化運維平臺,以全視角、實時化的監測設備分布及運行,為設備定制遠程運維解決方案,對生產設備的狀態進行監測、故障診斷和預測性維護。數據安全方面,聯想邊緣設備作為靠近數據源頭、融合了網絡、存儲、計算與應用能力的分布式計算平臺,讓越來越多的數據計算在邊緣端完成,從而幫助企業解決“設備分散”“數據孤島”“被動維護”“數據安全”等問題。
高斯印刷集團,作為印刷行業的領軍企業,采用了聯想智能化遠程運維平臺,不同設備間數據實現互聯互通,不僅數據可追溯、故障點可精確定位,同時故障也可以快速診斷恢復,并且數據安全性也在邊緣計算中獲得可靠保證,基于這種遠程運維的模式,高斯已經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設備故障率降低50%,高斯員工的出差成本降低了65%,售后服務的客戶滿意度提升80%。
在新零售行業,數據處理需求同樣迫切,中國零售、餐飲、本地生活門店數量約為4000萬家,除了頭部企業具備打通場景、設備互聯能力外,大量的商戶僅配備基礎的設備,場景應用割裂。
例如在連鎖服務行業,能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不僅要思考如何規范員工的服務行為,提升客戶體驗,還要持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尤其在餐飲連鎖企業,食品品控也是影響客戶體驗的一個關鍵因素,它涉及到物料、人員、設備、環境等方方面面,需要餐飲連鎖企業去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如何通過邊緣智能來幫助客戶來解決這些問題?“聯想大腦Edge AI”就成為解題關鍵之匙,針對連鎖門店這種大范圍部署場景,通過多通道云端協同技術,將AI模型規模化部署到邊緣設備端。例如,針對攝像頭捕捉畫面,采用“多層級、細粒度、神經網絡、架構搜索”技術,可以省時高效地構建出高精度模型,根據模型數據匹配數據庫,經過運算獲得分析數據,為下一步決策提供可靠數據保障。
聯想來酷線下門店,就采用了聯想Edge AI平臺方案,采集和分析門店客流、產品偏好和服務體驗數據,實現了數據驅動的智能化運營。
另一個零售案例,是傳統門店的智能化改造,聯想服務的一家全球大型連鎖餐飲企業,擁有2200多家門店,通過Edge AI平臺方案X86和ARM架構的邊緣智能解決方案,充分復用了原有的攝像頭,實現遠程巡店,產品管理,入侵檢測等多個場景的智能化應用。聯想通過協助客戶賦能舊設備,喚醒了新的能量,使得客戶智能化硬件成本投入減少了66%,年投資回報率介于10-15%之間,三年可以收回投資成本,同時安保成本每年節省達到千萬級以上。
需要強調的是,聯想大腦Edge AI的應用范圍遠不止零售。智慧城市管理方面,隨著機器視覺技術應用的成熟,聯想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發了“城市之眼”AI視頻分析系統,它與邊緣計算網關協同配合,通過5G網絡,可同時處理多路高清視頻。基于“城市之眼”AI視頻分析系統,在成都的城市環衛管理工作中,大大減輕人工巡檢工作量,避免在大風、暴曬等惡劣天氣進行不安全巡檢,環衛作業的滿意度提升了95%,環衛作業的效率也提升了45%,讓城市環衛管理更加“耳聰目明”。
智能化轉型,并非遙不可及,它們切實發生在我們身邊,聯想大腦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智能化遠程運維平臺讓傳統機器重新煥發生機,“城市之眼”讓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這些涌現出的燈塔案例,讓聯想商用IoT在這一輪智能化轉型周期中,站在浪頭最高處。
邊緣智能的發展,是冷冰冰的設備向數字化智能化演進的過程,是企業跨越數字壁壘邁向提質增效的過程。通過技術賦能與全面開放的策略,聯想商用IoT在新IT架構的支撐下,成為了傳統行業智能化轉型的見證者、參與者與推動者。可以預見,隨著智能產業化、產業智能化的深入發展,商用IoT必將有力地促進中國經濟在質量和效率上的雙重變革;而聯想也將以更加全面、開放的邊緣智能技術與服務,助力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