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提升內河航運能力和推動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總體分工方案》《廣東省內河航運能力提升實施方案》(下稱《提升實施方案》)《廣東省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旨在通過政策“組合拳”發展內河LNG航運。
內河航運具有運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等特點,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廣船舶應用LNG清潔能源和加快LNG支持保障系統(加注站)建設是廣東目前乃至未來十年推進內河綠色水運建設的重點工程。
此前,廣東省就曾發布《廣東省內河液化天然氣加注碼頭布局規劃方案(2019-2035年)》和《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貫徹落實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為全省內河推進 LNG支持保障系統的建設,推進內河綠色水運建設提供了指導和實施依據。此次新發布的三個方案,對如何繼續提升廣東內河航運能力、推動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給予更詳盡具體的方案。
資料顯示,廣東省水網發達,具備LNG儲運條件。內河港口碼頭眾多,沿海已建設LNG接收站若干座,具備LNG多式聯運模式的客觀實施條件。
水運行業要想提升對 LNG 燃料的應用效果,需要具備充分的加注基礎設施,但供氣網絡在實際建設環節卻遇到了較大困難。由于 LNG 配套基礎設施在初期建設環節的投資額度過大,很多企業都擔憂投資之后不能獲得相應回報,故而對 LNG 動力船舶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對此,廣東省政策加碼后將加快LNG加注站建設。充分利用航道沿線現有或規劃港口設施,結合LNG運輸條件,按照市場化方式推進LNG加注站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安全便捷、功能完善、競爭有序的船用LNG加注站網絡和服務體系。
根據相關規劃,廣東今年將投入運營內河船舶LNG加注站6座;2022年新建LNG動力船舶50艘,改造LNG動力船舶300艘,打造內河船舶LNG應用示范工程,引領內河航運綠色發展。
與此同時,根據上述三個方案,廣東還將提升內河航道服務能力,加快內河航道建設。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推進東江、北江上延、韓江等航道擴能升級,構建對接沿海主要港口、聯通國際,覆蓋北部生態發展區、聯系周邊省區的水上高速公路網。
根據《提升實施方案》,廣東計劃到2025年,形成干支銜接、江海聯通的內河航道網絡;構建集約高效、功能協同的內河港口體系;解決內河重要港區通達干線公路“最后一公里”問題;建設一批綠色水上服務區,提高航道服務水平。完善港口集疏運網絡,補齊內河港口疏港公路等級低的短板,打通內河港口通達干線公路“最后一公里”。支持具備條件的內河港口引入鐵路專用線,大力發展鐵水聯運。
此外,廣東還將推進LNG動力船舶的新建和改造,完善LNG動力船舶應用推廣環境。按照市場化方式先示范后推廣,由政府給予適當財政資金補貼,船東承擔部分新建和改造費用,并鼓勵在廣東境內運營的其他船舶進行LNG動力改造。廣東還將進一步在LNG價格優惠及供應保障、船舶運輸及維養、人才培訓等方面出臺相關舉措,為船舶使用LNG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標簽:LNG動力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