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必和必拓(BHP)宣布徹底退出油氣業務,將油氣資產全部出售給澳大利亞Woodside石油公司。退出石油業務是必和必拓自2014年資產剝離成功后又一重大企業變革,并加速向鐵礦石、銅、鎳和鉀肥等大宗商品轉變。選擇實施去油化的發展策略,其實不止必和必拓一家,很多石油巨頭也做出同樣選擇。這種趨勢引起業界關注。那么,未來,去油化發展是不是被打開的另一扇窗呢?通觀業界,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在追求低碳發展的今天,石油的魅力值不得不被調低。石油資源的強大鑄就了工業世界的繁華,如果沒有石油,全世界會陷入癱瘓。自工業化以來,石油就占據著地球資源榜單的老大哥地位,也成就了一批巨頭企業。然而,石油資源帶來的污染也延續了百年,日益嚴重的環保問題將石油行業推上風口浪尖。依賴石油資源的巨頭企業另謀他路已經迫在眉睫。即使石油至今依然為行業帶來豐厚利潤,他們仍不得不做出“去油”的決定。
近來,多家石油巨頭就站到了能源轉型的風口。比較典型的當推道達爾能源。二季度財報顯示,道達爾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及電力部門營收和現金流首次達到9億美元。2021年資本開支預計在120億~130億美元,其中一半要投資可再生能源技術。這家經營百年的石油巨頭開始改頭換面。今年5月底,道達爾正式更名“道達爾能源”,宣告從石油向多元化能源公司轉型。
即便如此,石油行業目前仍遠遠稱不上是夕陽行業。尤其在油價企穩回升、突破70美元的當下,石油巨頭們依舊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如此看來,去油化,實質上是為迎合未來發展需求而不得不準備的一粒棋子。
必和必拓退出化石燃料業務,是為專注于“更加綠色”的大宗商品,即對全球減排、城市電氣化和養活日益增長的全球人口至關重要的金屬和礦物,并非徹底看衰油氣行業。徹底拋棄使用化石燃料的車輛和其他基礎設施需要數年時間,而目前該業務板塊可以帶來高利潤的事實不可能視而不見。與其說必和必拓拋棄此板塊,不如說其在找尋適合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而去油化是這個過程中不得不實施的一步。
必和必拓曾稱石油業務是其一大戰略支柱,而今全球都在轉向棄用化石燃料,減碳壓力下不得不割舍“金餑餑”。事實上,面臨這種尷尬的何止他一家。越來越大的內外部壓力,迫使石油巨頭加速能源轉型,追求多元化發展。如此看來,“去油化”怎么不會是那另一扇窗?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