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以下簡稱“工信部電子五所”)通過了慧致造ERP系統的軟件測試,這是一款在釘釘平臺上用低代碼搭建而成,面向制造業的工業軟件。
工信部電子五所認為,該軟件用于制造行業,具有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等功能,其基礎平臺釘釘在制造行業應用的功能性、信息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等平臺能力,也均通過軟件測試。
工信部電子五所是我國最早從事工業軟硬件可靠性研究的權威機構,釘釘在制造行業的適用性得到測試認可,意味著,基于釘釘基礎能力、低代碼能力的開放,釘釘將成為工業軟件生態中的重要一環。
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大腦和神經,制造業“大而不強”,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工業軟件弱小。我國工業軟件市場長期被歐美軟件巨頭壟斷,自主工業軟件市場占有率不足5%。
不同工業軟件間缺乏統一數據標準,系統林立帶來數據孤島,加劇智能制造進程的阻力。
今年4月,工信部牽頭起草《“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把合力提升工業軟件技術水平,列為“十四五”期間推進智能制造的重點任務。
此次通過工信部電子五所軟件測試的ERP系統,是基于釘釘低代碼開發而成的經營管理類工業軟件。
數字化平臺的的底層能力、低代碼開發能力的開放,為工業軟件生態帶來創新。
光伏組件出口量排名全球前三的晶澳科技,通過釘釘開放的API接口,把義烏生產基地自研的生產管理系統與釘釘深度集成,讓產線故障得到敏捷處理。
西南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柳鋼集團,把冷軋廠90%的業務搬上釘釘,生產制造類工業軟件,通過與釘釘的集成,讓冷軋板的全生產周期業務和數據深度融合。
工信部電子五所數據中心高級工程師謝克強在近期分享中提到,工業軟件正在朝著平臺化發展,數字化工具體系走向軟件、服務和應用開發的集成平臺,形成完整生態系統,其中包括了基于能力開放、低代碼開放支持的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