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雙百企業”,同時也是集團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哈電集團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五家戰略投資者,實現了從單一股東向股權多元化、從國有獨資企業向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轉變。
此次增資不僅為處于行業變革期的哈電集團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帶來戰略發展所需資金,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也為后續上市打下基礎;而且該公司以此為契機,以完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為抓手,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為核心,通過系列內部變革,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閥門行業轉型升級以及為國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出積極貢獻。
緊抓行業變革機遇 以改革破發展瓶頸
螺螄殼里做道場,小產品闖出大市場。
在中國,有這樣一批“隱形”企業,它們扎根在產業鏈某環節,高度專注,常年精耕于此;它們不直接面對消費者,但憑借掌握的核心技術、關鍵部件或特殊材料,在產業鏈內擁有一定話語權;它們不求一鳴驚人的“成套產品”,但求持續增長,成為給產業鏈賦能的“螺絲釘”。
哈電集團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電閥門)就是這樣的企業之一。它始建于1954年,目前已成長為一家專業化設計并制造火電、核電、軍工等高端領域配套閥門的廠家。哈電閥門是哈爾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電股份)的全資子公司,后者隸屬于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電集團),哈電集團是黨中央管理的53戶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
閥門雖小,但作為流體輸送系統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調節、倒流、防止逆流、分流或溢流泄壓等功能,廣泛應用于水務、城建、石化、宇航、造船、輸油管道等重要國民經濟部門,是我國工業產業鏈中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
我國閥門行業起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生產的閥門品種和規格都較為有限,缺乏生產高參數、高技術含量閥門的能力。當時為滿足工農業生產快速發展對高參數、高技術含量閥門的需求,我國開始采取自主研發與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思路發展閥門產業。國內閥門骨干企業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的同時,大量技術的引進促進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哈電閥門在這六十余年中也獲得長足發展,成為國內最早實現以三維立體方式進行研發設計的閥門企業之一,起草并參與編制多項行業標準,先后承擔并完成600MW超臨界火電機組配套閥門國產化、1000MW超超臨界火電重大裝備配套閥門研制與產業化等多項攻關任務。作為國內超超臨界關鍵閥門國產化最重要的參研單位,哈電閥門承擔并完成全部二類、三類關鍵閥門的研制任務,絕大部分取得較好的應用業績。哈電閥門生產的光熱熔鹽閥門規模應用于青海中控德令哈光熱發電項目的熔鹽機組上,成功替代進口產品,打破了國外廠家在光熱高端閥門領域的技術壟斷。
此外,哈電閥門的拳頭產品全量型安全閥獲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電磁泄放裝置等產品獲國家級新產品獎;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配套系列產品,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特等獎及多項國家專利。哈電閥門目前綜合排名在全國近萬家閥門企業中位列前茅。
但面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哈電閥門也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主要體現在:
首先,從行業發展階段看,整個閥門行業正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近年來我國閥門行業發展勢頭雖好,但從行業格局看,全國近萬家閥門制造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部分普通閥門產品市場已趨于飽和,競爭日趨白熱化,導致整個行業進入微利時代,企業間兼并重組步伐正在加快,新一輪“大洗牌”必將來臨。這意味著未來閥門企業之間的競爭必將是閥門產品技術、安全和品牌之間的綜合競爭,包括哈電閥門在內的領跑企業須利用自身優勢加速進行資源整合及參與行業兼并重組,迎接“大閥門企業”時代的開啟。
其次,從行業技術水平看,整個行業自主創新能力較為薄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品。這也勢必要求哈電閥門等有技術優勢的企業進一步將產品向高技術、高參數、耐強腐蝕、高壽命方向發展;在特種材料、智能控制、成套裝備集成等產業鏈關鍵共性環節進行技術攻關;圍繞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配套,瞄準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目標,開發能完全替代國外進口的一流產品,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破冰之路。
再次,現階段我國閥門企業在質量管理、工藝水平等方面也有較大提升空間。部分企業質量管理執行不到位,裝配過程要求不嚴格,加之生產設備落后,導致產品存在內部或外部泄露、抗腐蝕性能不高、外部美觀度缺乏、可靠性不穩定、操作不方便以及配套裝置性能差等缺點,給用戶留下不好印象,對國產閥門整體缺乏信心,導致關鍵裝置上需要的閥門仍主要依賴進口。為此,優勢閥門企業也亟需管理模式的創新,實現技術創新與管理流程創新的正向循環。
更為關鍵的是,從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不管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十四五”規劃,都對未來中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問題進行了全面部署。
此舉是考慮到雖然我國整體產業規模巨大,已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較低,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位于中低端。這幾年,在全球化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趨勢不斷強化背景下,一系列“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我國產業安全的關鍵原因。
諸多像哈電閥門這類產業鏈上的關鍵企業作為現代化產業鏈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這類企業聚焦主業、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市場、技術與宏觀環境的多重挑戰下,哈電閥門決定以入選混改試點和“雙百企業”為契機,通過改革突破發展瓶頸,以期在這輪行業轉型升級中搶占先機。
做強主業引戰投 夯實混改促發展
在改革目標引導下,哈電閥門將改革戰略路徑分為三步:第一步通過做強主業,引入戰投獲得現階段發展所需資金,并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激發公司經營活力;第二步通過上市獲得進一步發展所需資金;第三步通過上市公司平臺,完成行業收購整合,形成產業規模效應。
根據上述改革路徑,自2017年起,哈電閥門圍繞“做強主業”這條主線從產品線結構、生產組織方式及市場經營策略上做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針對此前產品線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火電領域的現狀,哈電閥門確定了在相關領域內延伸產品線,實現相關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即產品種類由單一向高端并多元方向發展;同時,在生產組織方式上也確定了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市場經營由國內為主向國內國際并舉發展的戰略方向。
此外,哈電閥門緊緊抓住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個“牛鼻子”,強化頂層設計,科學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優化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體系建設,持續推動產品和技術升級。
經過三年推進,哈電閥門系列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產品結構上,整體布局由2017年服務火電市場為主發展為2019年石化、光熱、核電、軍工(艦船)等多領域并駕齊驅,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同時,公司市場化程度得到進一步加強,數據顯示:哈電閥門集團內項目配比規模從2017年的57.7%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9.4%,且還在持續下降中;此外公司人才隊伍也得到進一步優化,科技人員占比持續提升。
此時,恰逢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縱深推進,2018年3月13日,哈電集團下發了《哈電集團關于修訂<哈電集團深化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將哈電閥門確定為集團首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單位;同年8月17日,哈電閥門又入選“雙百企業”名單。在此契機下,哈電閥門決定綜合運用國企改革“政策包”和“工具箱”,全面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活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哈電閥門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啟動。
首先,哈電閥門積極探索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機制,以期建立與市場接軌的激勵方案。2019年,哈電閥門結合企業現狀,充分開展頂層規劃,通過“六定”(定方式、定對象、定總額、定分配、定業績、定管理)方式制定了股權激勵實施方案,實現了員工長期激勵約束機制的新突破,占股比例合計為10%的三家員工持股平臺于當年底完成工商變更,哈電閥門也由此實現混改破冰。
隨后,2020年6月28日,哈電閥門增資項目正式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公開掛牌。掛牌公告顯示:該項目擬募集資金對應持股比例不超45%,擬征集投資方數量不超七個,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整合上下游企業資源,加強對閥門產業的投資。
該項目一經掛牌,受到了市場廣泛關注。
首先是因為業內判斷閥門行業正在迎來一輪快速增長期。工業閥門需求與下游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在我國,化工、能源和石油天然氣行業作為工業閥門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合計占全部市場需求的60.50%,這些行業景氣度的提高將會帶動相關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加,進而帶動對閥門需求的增長。具體來看:水利水電領域數據顯示,我國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預計2025年、2030年、2035年將分別達到3.9億、4.4億、4.8億千瓦,水電和核電裝機容量的持續大幅增長將為閥門行業帶來廣闊市場空間;在油氣領域,據機構預計,我國油氣閥門需求規模年均增速約為8.5%,也將帶動油氣管線用工業閥門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張。
不僅如此,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那些污染控制設備和二氧化碳捕捉裝置也將進一步提高對閥門的需求。
可以預見,未來10 年內,核電、水電、大型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氣運輸管線、煤液化及冶金等重大工程建設配套的閥門產品,有望領跑整個閥門市場。
其次,未來閥門產品發展也將從過去低附加值向高技術方向發展,高技術意味著高收益。以核電領域為例,閥門是整個核電裝置中最昂貴也是最關鍵的部件之一,一個小型截止閥價值約2萬美元,而一個38英寸蒸汽隔離閥價值已超過100萬美元。哈電閥門作為有著深厚技術沉淀的老牌國企,也有望積極發揮它在研發、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實力和優勢,在高端產品領域大展拳腳。
再次,哈電閥門作為哈電集團直屬企業,擁有得天獨厚的集團優勢。哈電集團裝備了國內三分之一的火力發電廠,哈電閥門產品也隨主機設備裝備了三分之一的國內火電閥門市場,在火電服務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集團將為哈電閥門未來進一步做大做強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12月3日,哈電閥門增資項目掛牌期滿,最終成功引進國新雙百壹號(杭州)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雙百基金)、山東鴻信新能源技術服務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山東鴻信)、黑龍江振興基金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振興基金)、黑龍江融匯工創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和黑龍江省穆棱市電站閥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穆棱閥門)5家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最終入圍,共引資2.2億元。
此次增資完成后,哈電股份占股比例由此前的90%下降至45%,員工持股平臺占股比例為10%,外部戰略投資者占股比例為45%。2020年12月21日,哈電股份與哈電閥門、五家戰略投資者及員工持股平臺簽署了《增資協議》。2020年12月22日,哈電閥門完成工商變更。至此,哈電閥門實現了從單一股東向股權多元化、從國有獨資企業向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轉變。哈電閥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由此開啟。
混改持續發力 支撐產業鏈價值凸顯
“混”的動作完成后,哈電閥門趁熱打鐵,以完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為抓手,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為核心,展開了一系列內部變革。
在公司治理方面,混改后的哈電閥門董事會共設置7名董事,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數。來自雙百基金、振興基金的董事具有豐富的上市經驗和資本運作經驗,將在資本運作、公司治理、后期上市等方面給予較大支持;山東鴻信的董事和員工持股平臺董事,可讓哈電閥門更大程度傾聽來自一線市場的聲音,為科學、民主決策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董事會還設置了專門委員會,通過職工大會推選出職工監事,保障職工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增強監事會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進一步落實監事會檢查公司財務、糾正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損害公司利益行為等職權;定位清晰、權責對等、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由此形成。
同時,哈電閥門也依托員工股權激勵政策,吸引了石化、調節閥領域兩名行業領軍專家,充分調動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業務骨干的積極性,并動態優化短中長期激勵機制,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哈電閥門通過這一系列改革,市場適應能力獲得較大提高,高質量發展趨勢越發凸顯,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和潛能。
一是經營指標迅速增長。2021年第一季度,哈電閥門迅速實現混改后的良好起步,完成了哈電集團要求首季“開門紅”的目標,各項生產經營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營業收入、訂貨額等主要指標實現同比增幅10%以上,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5%。
二是公司轉型升級初見成效、競爭力顯著增強。哈電閥門以混改為契機,全力推進產品結構調整,以提升硬件裝備來促進產品轉型升級,整合或興建了研發試驗、生產管理、質量管控、物資保障等“四個中心”,極大提升了相關職能部門的基礎保障能力。新組建的研發試驗中心,新增了流量試驗臺、深冷試驗臺等一流高精尖試驗臺架,基本滿足了新技術研究、科研樣機研制及整機試驗需要,提升了公司整體研發能力,增強了企業整體實力。
三是支撐國家產業鏈落地的價值凸顯。混改后,哈電閥門數類自主研發產品迅速填補涉及國家安全重點行業的技術空白,現高端產品可替代國際十個高端品牌產品,解決了部分核電閥門“卡脖子”難題,增強了產業鏈韌性、強度。以石化產品為例,石化產品是哈電閥門近來年轉型升級打造的新產品,主打產品之一的——石化安全閥作為安裝在石油化工裝置承壓設備、容器或管線上的關鍵產品,起到排放多余介質、保證設備或管道在規定壓力下運行的重要作用,確保石化裝置的安全運行。哈電閥門目前生產的石化安全閥產品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已替代進口產品,成功應用于中石化揚子石化等項目。
下一階段,哈電閥門將圍繞市場化目標,進一步推進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盈利水平;同時也將通過科技創新,聚焦高端閥門國產化,解決“卡脖子”問題,牢記“承載民族工業希望 彰顯中國動力風采”的莊嚴使命,為國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出積極貢獻,并以更富朝氣的姿態,乘風破浪,譜寫出“十四五”新篇章。
大國經濟,重在“兩鏈”。探析哈電閥門的改革模式,對于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上的諸多企業意義重大。哈電閥門的混改,生動詮釋了哈電閥門作為中國工業產業鏈上的關鍵企業,在企業經營和國家發展關鍵期,將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突破口,借助資本的力量,集中資源突破高端產品的技術壁壘,做強企業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對企業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此舉卻成為鞏固壯大我國實體經濟根基的重要途徑,也是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于實現國家全面現代化具有長遠的、基礎的和重要的戰略意義。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