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冰
7月29日,第三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在京啟動。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吳君青在大賽啟動會上告訴中國工業報,浙江發揮阿里云、之江實驗室、浙江中控等領先平臺的優勢,打造工業互聯網底座,使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平臺有好的技術架構,便于快速部署。同時由于這些平臺技術層面起步比較高,有利于資源的充分共享,有利于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平臺聚焦于應用。
吳君青說,浙江非常關注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建設。全省建設有一批細分行業平臺,向行業企業提供精細化的服務,例如面向軸承行業、包裝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些平臺都不大,但解決了不少中小企業的問題,已經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截至目前,浙江省培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達200多家。”
據悉,浙江省在謀劃建設基礎性工業互聯網平臺之初,就瞄準國內一流、全球領先的建設目標,同時堅持建設一批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平臺。首先從基礎條件較好的細分行業入手,鼓勵建設具有專有技術、專業知識、開發工具的行業級平臺。其次是鼓勵依托小微企業園、特色小鎮、產業集聚區等建設區域級平臺,推動塊狀經濟加快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發展。第三是支持大型制造企業搭建企業級平臺,開放資源和能力,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吳君青表示,下一步工作中,一方面將大力推動企業上平臺用平臺,提升平臺應用水平,不斷提升開放合作水平,構建平臺富集生態,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夯實平臺發展基礎。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強網絡體系建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
在滿足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轉型需求方面,首先將加快開展面向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網絡互聯試點示范,加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其次要鼓勵領先企業推廣供應鏈體系和網絡化組織平臺,打造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平臺、系統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跨區域、跨行業的資源連接和市場配置。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抓手。近幾年,數字經濟成為浙江的“一號工程”。起初,浙江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注重企業內部能力的提升,推進機器換人和智能化改造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后,推進“機器聯網”,把分散的設備、系統連接起來,實現數據采集、業務協同。接下來,重點推動集成應用,把生產系統與IT系統融合起來,形成內部智能制造的能力,如信息物理系統(CPS)等。再之后,浙江大力推進企業上云,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水平。
近期,浙江提出建設“產業大腦”,就是在細分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提升。目標是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以數據為資源要素,集成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創新鏈,貫通政府側和企業側,融通消費端和制造端,為企業數字化賦能,為產業生態提供數字化服務,為經濟治理提供數字化手段,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吳君青說,一個行業,不僅僅要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連接,還要通過產業大腦實現管理和優化。2020年12月,浙江在國內率先提出“未來工廠”建設路徑和標準,發布首批12家“未來工廠”名單。“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形成浙江數字經濟的基本架構。互為促進,引領浙江新智造。
根據中央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浙江產業數字化指數排在全國第一位。工信部信通院的相關報告顯示,浙江工業互聯網平臺活躍度全國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