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長沙、湘潭的5個低壓臺區首批試點安裝了543只智能物聯電能表。
電能表作為貿易結算的重要計量器具,在現代社會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從1889年,感應式電表誕生,到機械電表、電子電表以及智能電表……電表越來越小巧,功能越來越多,誤差也越來越小。如今居民家中的智能電能表不但具有電能計量、信息存儲、實時監測等功能,還能滿足階梯電價、分時電價、峰谷電價等實際需要,讓老百姓用的每一度電更加精準。
據悉,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長沙、湘潭的5個低壓臺區首批試點安裝了543只智能物聯電能表,上線運行。
在首批智能物聯電能表上線運行后,湖南湘潭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稽查班班員夏德源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獲取第一批客戶負荷識別分析數據,并立即通知創新大廈臺區經理毛磊開展客戶用電負荷調查。
智能物聯電能表采用非介入負荷識別技術,能夠準確識別客戶家中有哪種電器設備在使用,使用的時間有多長。與在電器上安裝傳感器的家庭介入式不同,這類電能表具備非介入功能,在不改變客戶家中電器設備的前提下,即可識別有什么電器在用電。
另外,小編了解到,智能物聯電能表在傳統智能電表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諧波計量、端子測溫、計量誤差自監測等新功能,使用壽命也從10年提升到16年。供電員工可通過端子測溫功能提前預知智能物聯電能表發熱等異常現象,提前消除電表的燒表隱患;還可通過諧波電量計量,解決高鐵用電、電信塔用電等可能存在的計量盲區問題。
由于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以及高諧波污染設備不斷接入電網,電網穩定運行受到影響。傳統智能電表無法感知高壓高頻干擾,智能物聯電能表則可準確感知諧波電流,防范各類風險。國網湖南電力計劃在其余市級供電公司安裝1000余只智能物聯電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