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余娜
7月20日下午,“2021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
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方向,會同相關部門在頂層設計、創新驅動、標準法規、測試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統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羅俊杰介紹,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智能網聯汽車融匯多種創新技術,正推動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等發生深刻變革,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和巨大發展潛力。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持續加大法規政策和技術創新支持,加速產業化發展進程。
工信部統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做了工作部署。
一是加強戰略謀劃。牽頭編制并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智能化、網聯化并行發展的戰略方向,提出不同自動駕駛等級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愿景目標。搭建多部門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和跨領域、跨行業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發揮各方合力,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二是提升創新能力。組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聯盟,聚焦車載基礎計算平臺、車用操作系統、激光雷達、汽車芯片等關鍵技術和產品,整合行業優勢資源力量,開展上下游聯合攻關,組織搭建基礎地圖、數據交互等公共服務平臺。
三是完善標準規范。貫徹落實《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啟動5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積極加強國際標準法規的制定協調。組織制定智能網聯汽車準入指南、軟件在線升級、網絡安全等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監管。
四是推動測試應用。發布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開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推動全國開放3200多公里測試道路、發放700多張測試牌照,支持多個地方開展載人載物示范,積極探索可行商業化模式。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基本與全球先進水平處于‘并跑’階段,2020年L2級智能網聯汽車乘用車新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5%、2021年上半年提高至20%左右,L3級自動駕駛車型在特定場景下開展測試驗證。”羅俊杰說。
羅俊杰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貫徹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動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和急需標準制定,進一步強化產品準入和安全監管,推動通信和道路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試點示范和商業模式探索,推進國際產能與標準法規合作,加大力度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