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物豐成的“十三五”漸行漸遠,滿載希望的“十四五”已然到來。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是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礦業公司(以下簡稱“首礦”)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的五年,也是銳意進取、成績斐然的五年。五年來,首礦采礦權內掌控的資源量增加近10億噸;精礦粉制造成本降低20%,行業排名躍升前三;精礦粉實物勞產率提升36%,穩定在行業前三;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年產能提升近12倍;運輸運量增長80%;相關產業社會市場收入增長超200%。榮獲中國礦業“十佳廠礦”“中國礦山行業綠色發展示范單位”“國家首批綠色礦山”“砂石骨料行業創新企業”“砂石骨料行業優秀企業”“‘十三五’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典范組織”“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書香企業”等榮譽稱號。
深化改革激活發展新動能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面對礦山行業市場寒冬,首礦意識到必須引導職工牢固樹立市場意識,著力破除制約生存發展的思想障礙,才能切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適應發展新常態。自2015年開始,首礦連續7年以“破除慣性思維”“三個徹底改變”“轉觀念、轉作風、提能力”“三推三做一提升”“強基起步促發展”“提質蓄勢勇擔當”“挖潛提質提速開新局”為主題,開展全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促進干部職工轉變觀念、改進工作方法,“市場向好不懈怠、市場低迷不悲觀、波折面前有定力”,成為干部職工的行為準則,激活企業改革發展的“動力源”。
思想的解放帶來行動上的突圍。首礦建立起了更加科學的治理體系和更加完善的管控體系。實施“1+1+N”預算體系,實現由經營計劃,到財務預算,再到N項專項方案及重點工作落地的掛圖作戰模式。實施“3+1”績效管理,搭建項目、實體、績效、評價“四位一體”管控體系。同時,推進劣勢企業退出、法人化改革、整合優化資源等改革上發力的落地實踐,企業輕裝上陣,活力進一步釋放。先后實施智能礦山、班組建設、“全員對標”等以目標為引領的全員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上臺階,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
確立新發展戰略,為“百年礦業”奠基
“十三五”期間,首礦審時度勢、抓住機遇、科學謀劃,確立了第三次大發展的新戰略。大力發展礦產主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運輸物流產業、相關產業“四大產業”,為“百年礦業”提供強力支撐,掀開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礦產主業資源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十三五”時期,首礦統籌資源保供和資源接替兩大工程。立足資源挖潛,著力改善采場技術狀況,增加可采礦石資源,回收掛幫礦石資源,穩住了資源保供線。3年來,“百元選廠”建設工程實施管理和技改措施93項,自產粉制造成本逐年降低,在規模以上同行業企業中排名逐年上升。其中,大石河鐵礦、水廠鐵礦、杏山鐵礦獲評冶金礦山“十佳廠礦”;水廠鐵礦獲評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推進馬城鐵礦地采、唐首馬鐵礦露采轉地采、杏山鐵礦地采擴建、籌備水廠鐵礦地采項目等資源接替工程,資源保有量增加。在建的馬城鐵礦為國內在建規模最大的地采充填礦山,建成后將形成年產鐵礦石2200萬噸、鐵精粉700多萬噸的生產規模。未來幾年,首礦精礦粉產能將歷史性突破千萬噸,成為“百年礦業”的根本支柱。
——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拉動發展新引擎。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首礦前瞻思考、搶抓機遇,大力培育發展資源綜合利用新產業,全力打造資源企業行業轉型范例。利用廢土石、尾礦砂加工成建筑砟、建筑砂等綠色建材,服務城市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以來,一年一個項目,先后自主建成年產1000萬噸建材的獨立產線。以優質產品拓開市場,產品服務京津冀魯、雄安新區、長三角城市建設,成為京津冀綠色建材“公轉鐵”主導企業。探索行業前沿技術,“全流程一體化尾礦處置新工藝”“基于大宗鐵尾礦資源的高品質砂石骨料濕法制備技術”等在行業內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建材產品獲全國砂石骨料大賽一等獎。2019年,被推選為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單位。
——運輸物流產業量效齊增促發展。
當下,綠色發展是主旋律。首礦不斷尋求發展新機遇,瞄準國家“公轉鐵”政策逐步落地,依托自有鐵路優勢,培育發展運輸物流新產業,不斷優化產業定位,強化“立足鋼鐵主業,服務建材產業,提升運行質量,打造現代物流”功能;實施“百厘物流”3年創建工程,噸公里成本下降明顯;推進全域提速提效,創新虛擬車站行車組織方式,推行聯乘制、道口遠程控制、一張圖集中調度,鐵路運量突破5000萬噸,創歷史新高。
——相關產業打出“首礦品牌”。
在發展的過程中,首礦樹立“大協同”理念,逐步做精
裝備制造、電力修造、設備維檢、工程建設、技術服務等相關產業產品及服務,社會市場收入對比“十三五”初期增幅超過200%。首次承攬大型海外建筑項目,高標準完成首鋼秘魯鐵礦新區1000萬噸選礦廠鋼結構制作及安裝工程,近2萬噸執行美國技術標準的鋼結構件,在大洋彼岸樹起了首礦品牌。自主研發的井下有軌運輸無人駕駛系統在中鋁云南普朗銅礦應用,全球首例5G+電機車無人駕駛技術落地金川集團,礦車智能調度服務于海螺集團,選礦、球團自動化信息化技術應用于秘魯、巴西等國內外大型礦山,打造了行業范本。
擘畫“十四五”發展新藍圖
征程回首的艱辛隔著千里之遙回蕩,謀局新篇的豪情跨越層山疊巒激揚。“十四五”首礦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攻堅克難,奮力開啟礦山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穩固發展礦產主業,打造首鋼戰略性資源保障基地。以“現場無人化、操控集約化、管理智慧化”為目標,全面啟動智能礦山建設。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挖潛存量資源,有序高效實施資源接替和尾礦庫接續工程,實現產能跨越式提升。到“十四五”末,精礦粉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級,進一步增強行業影響力。
——做大做強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打造資源型企業行業轉型示范基地。推進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恢復治理協同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規模效益為支撐,打造“制造+服務”高效營銷體系和首鋼綠色建材品牌,成為首鋼北京城市綜合服務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打造新增長極的同時,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治理等做出更大貢獻。
——加快發展鐵路運輸物流產業,打造區域性綠色綜合運輸物流基地。立足冀東、依托京津、服務環渤海,發展區域性綠色綜合現代物流,打造集多式聯運、倉儲接卸、配送、管理服務等于一體的首鋼遷安地區物流集散基地,運量規模進入行業第一梯隊,提升運輸保供能力、行業、區域影響力。
——優質發展相關產業,打造鋼鐵板塊協同服務基地。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產品研發,做精做強優勢產業,打造品牌產品,提升服務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打造首礦品牌。
時間記錄前進刻度,年輪寫就追夢華章。在奮斗的號角中,首礦已開啟向第三次大發展奮勇邁進的新征程。 德安縣豐林白云嶺礦區是一宗擬投放的大型砂石礦權,建筑石料用灰巖礦資源量為22297.54萬噸,可采礦石量為16740萬噸,開采規模600萬噸/年,開采年限27.9年。礦區可達九江、九江港、南昌等地。
從資源儲存、開采年限、物流區位來看,白云嶺礦區是一宗價值算是比較優秀的礦石礦權。然而,這樣的優質礦權卻連續三次遭遇失敗。
10月23日,江西省九江市得安縣人民政府公開發布《江西省德安縣豐林白云嶺礦區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采礦權掛牌出讓實施方案》,標志著該礦權9月份的出讓再次以失敗告終。這已經是白云嶺礦區第三次出讓未成功。
《江西省德安縣豐林白云嶺礦區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采礦權掛牌出讓實施方案》
從公開的出讓記錄來看,每次出讓均為已確定競得人和競得價款后卻重新出讓:
2019年11月,該礦權出讓第一次競價結果公示,顯示最終出價為26.33億元,出價單位為九江眾鑫礦業有限公司,隨后礦權重新出讓。
2020年6月,該礦權出讓第二次競價結果公示,顯示最終出價為21.02億元,出價單位為萬年縣泰源砂石有限公司,隨后礦權重新出讓。
2020年9月,該礦權出讓第三次競價結果公示,顯示最終出價為20.9億元,出價單位為九江聚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而隨著2020年10月23日德安縣人民政府全新《出讓實施方案》的發布,該礦權又擬重新出讓。
德安縣豐林白云嶺礦區
這充滿坎坷的出讓之路,讓熟悉江西砂石市場的行業同仁想起也曾多次出讓失敗的彭澤縣三畈礦區建筑石料用灰巖礦。該礦權同樣位于九江市,1.78億噸儲量在首次出讓時曾拍至超40億元,后經多次出讓終于成交。與此前不同的是,三畈礦區在今年6月再次出讓時,針對惡意競拍者和競得后又放棄者設置了類似“違約金”的條款:承擔2億元人民幣的締約過失責任,最終該次出讓成交。
有行業同仁指出,高價砂石礦權被放棄反映了砂石熱中的理性回歸;也有行業同仁認為,江西省在礦權競拍中取消了保證金,此舉讓市場充分競爭的同時,也讓攪局的成本大幅降低,造成有意競拍者花費時間金錢精力、最終落得一場空。
砂石礦權合理投放、順利投放,不僅吸引著砂石從業者的目光,影響砂石供需平衡,更事關中央部門要求的砂石高質量、健康有序發展進程,不可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