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統籌做好2021年山東省能源工作,加快推動新時代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日前,山東省能源局制定出臺了《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顯示,到2021年底,山東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達到5200萬千瓦以上,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32%以上;煤電裝機控制在1億千瓦左右,占電力總裝機比重66%左右。2021年,煤炭產量穩定在1.1億噸左右;天然氣供應量220億立方米以上;省外來電1200億千瓦時以上;能源基礎設施投資600億元以上。
《指導意見》指出,2021年山東省能源工作將在突出抓好能源發展頂層設計、加快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提升能源創新驅動發展水平、牢牢守住能源安全保障底線等方面發力:
其中,在加快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方面。山東將實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計劃。規劃布局千萬千瓦級中遠海海上風電基地,建成投運首批海上風電試點示范項目,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科學布局陸上風電,推進華潤德州陵城風電二期、沃爾新源萊西風電等重點項目建設。圍繞打造千萬千瓦級鹽堿灘涂地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建成投運通威東營漁光一體化生態園區等項目;推進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建設,建成新泰翟鎮采煤塌陷地平價光伏等項目;支持利用廠房、商業建筑屋頂等,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5000萬千瓦,年內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
將加大煤炭煤電壓減力度。重點淘汰安全無保障、資源枯竭、長期虧損三類煤礦,關閉退出岱莊煤礦等;結合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重新核定新安、金源等礦井生產能力。啟動煤電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關停淘汰30萬千瓦以下所在地區非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熱源燃煤機組,2021 年關停規模200 萬千瓦,升級改造規模100萬千瓦,3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裝機占煤電總裝機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
在提升能源創新驅動發展水平方面。山東將加強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成立山東能源科技創新聯盟,爭創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組織開展能源行業科技成果評選推介,推廣100項重點技術、產品和裝備,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聚焦儲能、氫能等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儲能設計、驗收和燃料氫氣中含硫化合物測定等地方標準。
將全面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以《關于加快推進全省煤礦智能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指導,推動智能化由采掘工作面向礦井全系統延伸、由省屬煤礦向市縣屬煤礦拓展,省屬煤礦、大型煤礦、高瓦斯煤礦、煤與瓦斯突出煤礦“四類礦井”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推進鮑店、東灘、趙樓、付村、唐口、郭屯、安居等7個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礦井建設。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5個以上、遠程控制掘進工作面100個以上,智能化開采產量達到65%以上。
將加快推進管道智能化建設。推動省油氣管道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升級改造,基本實現全省油氣管道基礎數據“全覆蓋”。
將持續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制定實施全省電網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建設山東省電網智能化服務平臺。推廣全國首座110千伏商西智慧變電站、全國首個省級能源互聯網仿真防御實驗室經驗。在濟南、青島、淄博、濰坊等地建設新一代智能配電網和智慧輸電線路示范工程,無人機巡檢率達到60%以上。
將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積極推動東岳集團燃料電池用質子交換膜產業化等首批重大示范項目建設,評選并啟動第二批省級示范項目建設,年內完成投資20億元。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建成東營“漁光互補”光伏制氫項目。有序推動魯氫經濟帶及周邊地區加氫站建設,新增加氫站8座,日供氫能力增加6000公斤。
將積極推動儲能發展,全省新型儲能設施規模達到20萬千瓦左右。(鄒潔)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