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再祥
2013年以來,安徽省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根據安徽工業云平臺調度,2020年,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逆勢增長,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37.3億元,同比增長11.3%;利潤總額487.3億元,同比增長10.7%。
據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中小企業局局長羅文杉介紹,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總體情況向好,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為全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示范標桿。
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818戶,以占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1/6的數量,貢獻了近1/4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戶均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億元,是規上中小工業企業的1.5倍;戶均利潤總額達1860萬元,是規上中小工業企業的3倍。全省涌現出80戶國家級行業“小巨人”、19個單項冠軍企業。
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的主力軍。74%的省專精特新企業都是高新技術企業(2102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的1/4;擁有159個“中國馳名商標”,占全省總量的1/2;省專精特新企業共參與、主導制定(修訂)國際標準58項、國家標準944項、行業標準1617項,戶均發明專利、科技成果產業化數量達6個、6.5個。
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為全省轉型升級的排頭兵。省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安徽工業精品429個,占全省總量的59%;創建省級綠色工廠200個,占全省總量的80%;智能工廠49個,占全省總量的50%;數字化車間285個,占全省總量62%;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60個,占全省總量的47%;設立院士工作站82個,博士工作站219個、省級實驗室104個;戶均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3%,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為全省企業上市的領頭雁。共有839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各類股權交易市場上市(掛牌)融資。其中,在主板、科創板、中小板以及境外上市的有45家,新三板上市的有160家。安徽省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開設“安徽省專精特新板”,已累計掛牌企業634戶,通過股權質押、銀行貸款、定向增資等多種融資方式,已為257戶掛牌企業實現融資26.73億元,戶均融資額1040萬元,融資覆蓋率近50%,戶均融資額和融資覆蓋率位居省區域股權市場第一位,居全國領先水平。
安徽省在省市縣三級政策加力支持下,“專精特新”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專精特新”企業群體的貢獻日益凸顯,社會影響力日益廣泛。
找準切入點,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扶持力度。2020年,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了《進一步發揮專精特新排頭兵作用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完善捕捉尋找、孵化培育機制,建立成長型小微、省專精特新、專精特新冠軍、專精特新行業小巨人分階段培育體系。對成長型小微、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擇優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專精特新行業小巨人每戶分別獎補80萬元,100萬元。對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各市均給予不同的扶持。
抓住著力點,提高專精特新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一是實施新徽商培訓工程。開展“新時代?新制造?新徽商”大講堂市縣行活動,2020年共開展大講堂活動5場、培訓人數800余人。先后在宣城、蚌埠組織2場專精特新企業家專題培訓班,培訓企業家400余人。二是開展“一企一策”管理咨詢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2020年共診斷企業100家,企業總體滿意度達98.1%。三是推進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支持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持續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行動,大力培育數字經濟平臺。2020年,新增“皖企登云”企業5600家;開展各類數字化賦能服務8121次,服務中小企業3.2萬家。科大訊飛人工智能開放服務平臺、聽見云會議系統、維天運通(路歌)平臺區塊鏈金融解決方案等8家企業賦能服務產品入選工信部《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服務產品及活動推薦目錄》。
把握關鍵點,多措并舉為專精特新企業融資紓困。一是深化政銀合作,創新建立“三直”工作機制,先后與國開行、工行等6家銀行簽訂專項信貸合作協議,大力推廣“無還本續貸”“信用貸”“技術改造貸”“訂單貸”等利率低、額度高、期限長的信貸產品,編發《特色金融產品手冊》,建立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等優質中小企業融資推介目錄。2020年,累計發放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融資7080筆,貸款額突破500億元。二是降低擔保費率。2020年,全省備案專精特新信用擔保貸款業務1496筆,擔保金額81.6億元。三是推動直接融資,組織第4批、109戶專精特新企業在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專精特新板”掛牌,累計掛牌企業634戶,其中257家獲得融資26.7億元,戶均融資額1040萬元。加快推進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投資運營,累計完成募資93.19億元,投資49.03億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