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中國氣象局發布了《2019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以下簡稱“《公告》”),《公告》顯示了中國境內的大氣本底站測得的數據,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2019年在大氣中的濃度均上升,達到歷史峰值。從全球來看,這三種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分別達工業化前水平的148%、260%和123%。
這些詳細數據均由瓦里關大氣本底觀測站測得。
瓦里關大氣本底站坐落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內的瓦里關山,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它被疊嶂群山、藍色龍膽花所包圍,可以監測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及其變化狀況。
二十年,人類可以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瓦里關也不例外。建設大氣本底站非一日之功。歷經二十年多年風雨,瓦里關山基地形成一個集臭氧總量觀測、溫室氣體觀測、反應性氣體觀測、大氣氣溶膠觀測、輻射觀測、地面觀測、生態觀測為一體的綜合業務觀測平臺。
瓦里關大氣本底站占地 5.33 公頃,外形類似一個巨塔,塔上的管道是大氣取樣口,管道連接著機房中的儀器。
先進監測儀器的投入,是瓦里關大氣本底站各項工作有效開展的保障。為了確保觀測數據的真實有效,一大批具有現代化、高密度探測儀器包括氣相色譜溫室氣體監測系統、系統臭氧光譜儀、降水化學/酸雨、溫室氣體在線監測分析儀、紫外吸收式臭氧分析儀、大流量氣溶膠采樣儀、大氣黑碳氣溶膠觀測系統等落戶瓦里關。此外,瓦里關大氣本底站每天取樣氣瓶要運送北京做檢測,實現對大氣長期監控,保證了數據監測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瓦里關曲線,它是瓦里關大氣本底站用二十多年觀測到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臭氧、二氧化硫等在線觀測資料繪制的二氧化碳變化曲線。這條曲線是長時間序列的觀測集錦,成為我國在國際氣候舞臺上談判的第一手資料,提升我國在世界氣候變化談判中的話語權,對世界科學家研究大氣質量變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星空穹頂下,古老的牧場擔負起全新的使命。瓦里關大氣本底站在時代召喚下,開放胸襟、眺望全球,回答人類生活的關鍵命題。目前,瓦里關大氣本底站擔負著對溫室氣體、太陽輻射、氣溶膠、常規氣象、反應性氣體、降水化學等要素的觀測任務。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污速度陡然加劇,空氣污染物成分增多,污染性和危害性增強,大氣結構趨于復雜,大氣質量急速惡化。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已成為人類的共同使命。基于我國大氣本底溫室氣體網絡化觀測資料,氣象局將對我國溫室氣體源匯開展了初步的分析研究,進一步加強溫室氣體監測評估能力,為全球治理空氣污染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