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山西省藥監局辦公室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可用于醫療美容的醫療器械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將進一步加強美容類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保障公眾用械安全。
《通知》提到,切實規范可用于醫療美容的醫療器械生產行為。醫療器械注冊人和備案人應當嚴格按照《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法履行醫療器械全過程質量管理主體責任。醫療器械注冊人、備案人和受托生產企業應當嚴格遵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嚴格按照強制性標準和經批準或者備案的產品技術要求,依法依規生產醫療器械,保證醫療器械生產過程持續符合法定要求,保障醫療器械的質量安全。
同時,切實規范可用于醫療美容的醫療器械經營行為。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要落實醫療器械質量管理責任,規范可用于醫療美容的醫療器械的購進管理和銷售使用行為。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應當嚴格按照《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等要求,從合法渠道購進依法取得注冊證或者備案憑證的醫療器械,真實完整地做好進貨查驗記錄和銷售記錄,保證相關信息可追溯。
此外,山西省還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依法嚴懲違法違規行為,重點加強整形用注射填充物和光治療美容類設備等醫療器械的管理。通知明確要結合醫療器械“清網”行動,切實規范相關醫療器械的網絡銷售行為。
據了解,美容類醫療器械是指利用物理、化學、電子技術等方法使用于人體體表及體內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旨在達到人體外部形態的治療、緩解、修復、替代及生理過程調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顏值經濟的爆發,帶動醫美市場的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為1769億元,預計到2023年,醫美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601.3億元。在此背景下,美容類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各種新技術不斷出現,但由于分類復雜難以統一,市場的良性發展還需要加強監管。
例如今年4月,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于征求《射頻美容類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出:將射頻美容類醫療美容產品界定為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
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就共同印發了《關于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就明確要求:嚴格規范醫療美容服務相關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流通和使用監管,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和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藥品、器械等行為。隨后,廣東省印發了關于《廣東省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四川省衛健委也跟著發布了響應文件,明確于2021年7-12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整治工作。
總的來看,隨著相關部門針對美容類設備這一“灰色地帶”出手,市場洗牌在所難免,未來我國美容設備的行業標準將進一步規范,美容類設備長期監管混亂的現狀也將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