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提出和碳排放權交易的啟動使CO?減排與資源化利用驟然成為當前石油和化工行業最關注的技術領域。7月15日,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于大連召開的2021年CO?減排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先鋒論壇上,院士專家們高屋建瓴,從不同層面和角度為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出創新性的技術方案。
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胡遷林首先介紹了雙碳背景下行業發展面臨的嚴峻考驗。“‘十四五’期間,碳達峰、碳中和將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和催化劑。我們要依靠科技,加大低碳技術創新力度,通過推廣先進高效的節能減排工藝,提高原料低碳化比例,推動與氫能、風電、光伏等能源耦合發展,開展CCUS技術研究等重點工作,全面提升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質量和水平。”胡遷林說。
中國工程院劉中民院士分析了在碳達峰、碳中和場景下,我國能源與工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他強調,要以能源革命帶動工業結構升級轉型。能源利用是我國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實現碳中和目標就意味著顛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經濟轉型,要顛覆從工業革命以來建立的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能源體系,將其轉變為以非化石能源為主導的能源體系,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也將同步到來。
中國科學院李燦院士提出的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方案展現出非常好的碳減排前景。該技術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電解水生產“綠氫”,并將CO?加氫轉化為“綠色”甲醇等液體燃料,目前采用該技術建設的千噸級示范項目已建成投運。“生產1噸甲醇可轉化1.375噸CO?,我國年產甲醇約8000萬噸,若全部應用這一技術則可轉化上億噸CO?。”李燦院士算了一筆“生態賬”。
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重點闡述了奧克深耕CO?與環氧乙烷共利用取得的進展。“奧克30萬噸/年環氧乙烷裝置每年副產10萬噸CO?,高活性的環氧乙烷與惰性的CO?合成碳酸乙烯酯是原子經濟和能量耦合的化學反應,完全符合CO?資源化利用的大趨勢,據此還可衍生出包括EC/DMC、電池溶劑、聚碳PC中間體等多條綠色低碳新材料路線。未來奧克將全面推進環氧乙烷與CO?資源化利用項目的產業化,并將其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建民說。
“多技術集成與耦合將成為煤分質利用的主流,可以提高碳資源利用率,降低能耗與碳排放。”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戰略規劃部副經理張相平介紹了煤分質利用的三種集成與耦合路徑,即與發電結合、與氣化技術耦合以及將煤炭采空區和廢棄礦井與化工園區結合。前兩種已被大家熟知,第三種路徑是在采空區地下實施碳吸附,地上發展光伏及碳基植物,光伏發電供化工園區電解水制氫、制氧,綠氫替代部分煤變換制氫以降低CO?排放,綠氧供應化工園區減少空分負荷,也可以降低碳排放。
會議吸引了300余名科研工作者、企業代表到會交流,多位專家學者聚焦CO?減排與資源化利用提出了多種前瞻性、創新性技術方案。會議還設置了奧克青年學者論壇。
標簽:低碳轉型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