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1年上半年的收官,各大上市公司都開始相繼披露上半年業績。從整體來看,超六成公司業績預喜,表現較為亮眼的公司主要聚焦在化工、醫藥、集成電路、設備制造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制藥設備行業中也有不少企業業績表現良好。如新萊應材近日發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業績同向上升。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5800萬元-68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1.82%-101.44%;上年同期盈利3375.72萬元。
雖然還有一些制藥設備企業未發布業績預告,但從一季度表現來看,業內普遍看好其上半年的發展情況。那目前時間已來到下半年,之后制藥
裝備行業的發展又會如何呢?筆者認為,在幾大趨勢下,制藥
裝備的市場空間有將望持續打開,獲得更多增長機會。
新醫改持續推進下,藥機產品需求將持續擴大
此前,我國發布的《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中,明確了藥品集采的常態化機制。受此影響,業內預測,隨著集采常態化,藥企對制藥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并給制藥設備市場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事實上,近幾年來在一致性評價、新版GMP等政策的實施下,藥企為了達到更高的生產要求,對于制藥設備的需求已經開始猛增。有數據顯示,早在2011~2015年這5年時間內,我國制藥設備行業年產值產值就已從2011年的89.6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201.9億元,突破了200億大關,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而未來,照此增長趨勢,再疊加一系列醫改政策的持續深入,制藥設備市場的發展空間將更加可觀。
數字化技術推動下,藥機產業轉型升級加速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日漸成為中國醫療體系轉型升級的新興力量,其與制藥設備產業的融合創新也已開始成為一種新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制藥設備行業是一個高科技行業,它對數據的依賴、對信息化的依賴,對通過大數據、信息化來實現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制造、更好的服務,提升民眾健康體系的打造,尤為重要。因此,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將成為實現制藥設備產業擴大發展空間的一個重要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制藥設備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其實已獲得不少政策的支持。如《“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就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
制造業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除此之外,《中國制造2025》也提出,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動我國制造模式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目前,在相關政策的不斷推進下,國內有不少制藥設備企業都正在積極投入到加速數字化升級改造工作中,其取得的成果也已開始顯現,正幫助藥企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助推整個醫藥產業更好、更高質量地發展。
國際化布局,為藥機行業帶來更多增長動力
有數據顯示,早在2018年我國制藥設備行業的年出口交貨值平均增長速度已經超過20%。從以上可見國產制藥設備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的同時,也從側面體現了國產制藥設備在質量、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提升,并在逐漸得到國際市場上用戶的肯定。在此背景下,在業內看來,未來隨著國產制藥設備企業繼續積極深入國際化布局,其必將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為行業帶來更多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