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國家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對部分成品油征收進口環節消費稅的公告》稱,從2021年6月12日起,對混合芳烴、輕循環油及稀釋瀝青征收1.2~1.52元/升不等的進口環節消費稅,引發市場諸多反響。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晴雨表 和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的關鍵參考系,成品油生產和消費市場的合法合規運行,對于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將進口相關組分納入成品油消費稅征收范圍,為逃稅成品油治理開了個好頭。
2020年,官方統計的全國汽柴油表觀消費量為2.53億噸,考慮到“隱性資源”,估計全年汽柴油實際消費量約為3.47億噸。也就是說,我國2020年隱性汽柴油資源消費量接近1億噸,在汽柴油實際總消費量中占比近30%。所謂隱性資源,是指未被國家統計局納入統計范圍內的成品油資源,這類資源往往通過各種方式規避了大量成品油消費稅,直接導致每年數以千億元計的國家財政收入流失,也嚴重擾亂了成品油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隱性資源包括兩部分:一是地方煉廠降低汽柴油收率,通過瀝青、粗白油、輕循環油等化工品口徑流出的汽柴油組分;二是混合芳烴、輕循環油等調和組分的進口。我國目前在生產端和進口端對包括汽油、柴油、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燃料油等在內的油品征收消費稅。與此同時,我國汽油、柴油消費量巨大,刻意規避消費稅現象突出,其中又以調和油、非標油為逃稅重災區。這些油品通過各種渠道變相流入市場,每噸油可規避上千元的消費稅。從長遠和整體來看,逃稅油品資源量越來越大,引發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在造成國家財政巨大流失的同時,嚴重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精神,損害了守法企業的合法利益,最終將會給整個產業和全體消費者帶來巨大傷害,成品油逃稅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對混合芳烴和輕循環油征稅將沉重打壓煉廠對混合芳烴、輕循環油、稀釋瀝青的進口。據測算,消費稅征收后,這些調油料的成本將增加1300元/噸左右,經濟性大打折扣,對我國華南、華東一帶的調油商業務造成沉重打壓,特別是輕循環油按照1.52元/升征稅,稅率已高過柴油1.2元/升的消費稅稅率。短期來看,因部分貿易商提前有備貨,以及到正式征稅尚有一個過渡期,到貨時期允許的情況下,或臨時增加實貨采購,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供應問題。從中長期來看,混合芳烴、輕循環油、稀釋瀝青進口量將大幅下降,貿易空間基本萎縮,有助于進一步構建更公平有效的市場秩序,為實現石油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同時,中小煉廠因成本升高而被市場自然淘汰,減少能耗高、排放高低效生產,也是國家承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然戰略選擇。
對混合芳烴和輕循環油征稅對汽柴油市場影響較大,短期成品油市場特別是柴油供應將趨緊。目前,市場上用于調和汽油的替代產品較為充裕,如MTBE和烷基化油并未受此次征稅影響,因此對汽油調和影響相對較小。從柴油市場來看,輕循環油進口下降會極大影響短期柴油供應,推高柴油價格,在基建需求旺盛、煉廠集中檢修、安全環保檢查力度加大的諸多因素影響下,國內現貨市場反應迅速,柴油價格不斷上漲。對近期行情的良好預期引起了市場跟風漲價,作為大宗商品,從業者的行情預期可能比實質性的供需影響更大,預計汽油堅挺時間稍長,柴油看漲。但是這只會暫時緩解供需矛盾,整體供大于求不會改變,后期價格走勢和高點的判斷,要綜合觀察原油價格、供應、需求等幾方面趨勢,結合觀測上述因素曲線的契合度是形成共振還是相互抵消。
對混合芳烴、輕循環油及稀釋瀝青征收進口環節征收意味著國家對成品油稅收監管政策的轉向和調整,將沉重打壓市場不規范行為,利好國有企業及大型民營煉化企業。在強化進口端類成品油稅收監管以后,期盼國家也能迅速對國內地煉出口端成品油稅收監管,不斷凈化成品油市場,營造良好競爭環境。
(作者單位:河南石油)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