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位于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的新創碳谷項目現場看到和了解到,一期主體1號車間已經封頂,7月底將投入試生產;2、3號碳化車間目前正在加緊施工。今年底,3個車間的6條生產線將全面投產。
在6月2日至4日舉辦的2021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濱開區成功入選2021化工園區30強,榮獲榜單第14名,較去年上升3位,是自2018年以來連續4次入選;管委會副主任趙文君榮獲“十三五”化工園區優秀管理者稱號。
30強園區代表了國內化工園區發展的先進水平,意味著在化工園區規范化、綠色化、智慧化及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濱開區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作為以化工園區起步的園區,近年來,在加大淘汰沿江落后產能的同時,濱開區積極貫徹落實整治提升要求,突出新材料、新醫藥兩條主線,通過構建產業鏈、穩定供應鏈、致力創新鏈、拓展價值鏈,推動化工新材料產業上下游配套、集群化發展,全力打造“東方碳谷”和“創新藥谷”特色產業地標,推進園區轉型。
總投資50億元的新創碳谷民用大絲束碳纖維項目,就是打造“東方碳谷”的關鍵一子。
新創碳谷項目于去年9月26日啟動建設,總規劃年產3.6萬噸大絲束碳纖維及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件。新創碳谷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談源告訴記者,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江蘇是碳纖維強省,常州高新區近年來在該領域更是朝著規模化、集群化、國際化方向發展,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已初步形成。新創碳谷項目的目標,是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大絲束碳纖維生產基地。談源表示,不僅僅是項目本身的產能,他們還致力于打造一個碳纖維“磁場”,實現低成本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鏈向兩頭延伸,形成“復材設計—檢測測試—經編織造—復材成型加工—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通過民用大絲束碳纖維生產基地的打造,希望吸引整個產業鏈的落地。”
常州濱開區是常州首個工業產值超千億的省級工業園區。作為常州唯一的臨江板塊,2019年全面啟動“長江大保護”工作,常州濱開區在堅決破解“化工圍江”的同時,始終探索可持續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徑,打造沿江綠色轉型發展先行示范區。
江蘇齊暉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暉藥業”)位于沿江1公里范圍內, 是一家集驅蟲藥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以前主要生產醫藥中間體。近年來,企業積極轉型,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我們通過關停一批、轉移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把那些環境不友好、市場潛力不大的項目淘汰,進行原地提升。”齊暉藥業董事長劉祥宜表示,企業通過技改以及轉型,主攻下游寵物藥制劑一體化生產制造。同時,加大研發力度,著手新藥研發。去年,他們拿到了2類新獸藥證書。在未來5—8年內,力爭拿到8—10張新獸藥證書。
據了解,在2020年關停43家化工企業的情況下,濱開區化工產業發展勢頭依然不減,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穩中有進,較好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今年1—4月,化工生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2.86億元,同比增長57.04%;利潤10.88億元,同比增長215%。園區高質量發展成效初顯。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