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人類進行生產活動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自然災害及生物鏈斷裂,將危及人類生存。因此,從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2016年的巴黎協定,中心思想就一個:盡快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進而實現全球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在此背景下,綠氫逐漸成為各國追捧的明星。
綠氫之所以受青睞還要從氫能熱說起。眾所周知,氫能是清潔、可持續的新能源,能靈活高效地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被認為是當前最具應用前景的能源。而根據制氫方法的不同,氫氣可為綠氫、藍氫和灰氫3類。其中,綠氫是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方式獲取的氫氣,可以實現碳排放凈零,換而言之,即百分之百不涉及溫室氣體排放。正因為如此,各國政府紛紛押注綠氫發展。我國已在新疆、青海、內蒙古的沙漠地帶建立了大規模陽光發電工業裝置,成為我國綠氫工業的雛形。下一步,人類將在海洋上建立大規模陽光發電裝置,最終通過核聚進行電解,得到最理想的綠氫。
然而,綠氫的興起讓人們開始擔憂我國煤化工行業的未來。因為包括煤化工在內的化工行業生產的基本上都是灰氫(通過化石能源產生的氫氣,產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大氣)。據悉,生產灰氫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使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04%,是導致我國氣候問題的主因之一。那么,在蓬勃發展的綠氫和碳中和碳達峰的夾擊下,我國煤化工行業未來是全軍覆沒還是絕處逢生呢?
事實上,筆者認為,煤化工完全可以通過和綠氫耦合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一點,結合我國國情,作為化工行業重要分支的煤化工,即使在碳中和年代也是要繼續下去的,關鍵在于如何發展。針對目前煤化工排放二氧化碳量過多的現狀,顯然行業需要創新,需要用綠氫技術來改造煤化工。
經典的現代煤化工工藝流程是這樣的:煤氣化+空分+變換+凈化+合成+精制。這是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等都要經過的步驟。盡管該流程是能量優化的較好樣板,但缺點是二氧化碳排放較多,不符合未來碳中和的時代要求。因此,筆者試著用綠氫化工的方法來對這個流程進行改造,盡量減少排碳量。
筆者設計的新流程是這樣的:煤氣化+電解水+配氫+凈化+合成+精制。不用空分,用電解得到的氧氣進行氣化,然后與電解得到的氫氣進行配氫,配完氫后的工藝氣體氫碳比基本為2:1,適合于合成甲醇、油品等。因為沒有變換過程,就沒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產生。就整個煤化工流程來講,只是在氣化過程中產生少量二氧化碳。如果企業還需要氮氣的話,可以補充一個小空分專門生產氮氣。富余的氧氣可作為副產品加以利用。
與經典流程相比,筆者設計的流程煤氣化規模明顯縮小,取消了絕大部分空分和變換,凈化規模也顯著縮小,單位產品的耗煤量可以減少1/3至1/2。這是這一流程最大的特點。如果這一流程再結合用森林來消除二氧化碳或者深埋二氧化碳技術,完全能夠滿足當前我國減碳的基本要求。筆者認為,若這一流程開發成功,或許將給當前躊躇不前的煤化工行業帶來生機。
當然,還應注意的是,綠氫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首當其沖的便是成本問題。目前業界總體意見是綠氫產業投資過大,可能會給推廣帶來很大障礙。但是筆者相信,通過化工企業應用流程模擬和經濟分析等技術,完全可以創新出更好的綠氫化工流程,在新建裝置或老廠改造中發揮作用,使煤化工進入真正的綠氫時代。
標簽:煤化工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