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約573秒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順利在太空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再創我國空間對接新紀錄。作為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實施期間恰逢迎來黨的百年華誕。神十二發射成功,儀表設備擔任航天員的“左膀右臂”。
首先,在太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交會對接,難度如同“針尖對針尖”,任何一個細節都關系到對接的成敗。由航天693廠提供的電連接器等產品,如同人體“神經網絡”,確保航天器在面臨復雜情況時,能像體操運動員一樣反應迅捷,像外科醫生做手術一般精準操作。
其次,航天器在入軌和返回過程中,會經歷十分嚴酷的溫度條件,返回式航天器要“硬扛”從-200℃以下到10000℃以上的溫差變化,所以需要專用的熱控系統來為火箭內部設備控溫,航天695廠為神舟十二號飛船提供的閥門,主要保障飛船的各部件、儀器設備處于合適的溫度,堪稱是“溫控管家”。
再者,激光雷達為快速交會對接“導航”。此次空間交會對接與之前的交會對接有很大的不同。以往都是來訪飛船主動去對接目標飛行器,至少要繞地球飛行三圈才能實現,這次的交會對接則是用“天和”核心艙去指揮移動中的載人運輸飛船,實現快速交會對接。
由中國電科22所自主研發的太空探測儀器,曾讓地面牢牢鎖定“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太空軌跡。在這次載人航天任務中,該所新研發了一系列新
裝備,將確保航天員返回地面后,地面人員能以最快速度找到返回艙。
另外,小編了解到,在空間站任務中,航天員要從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到空間站核心艙,其間,要經歷多次穿艙活動,維持航天員在艙內生存的氣體絕對不能泄露,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艙門檢漏儀的作用就是檢測神舟飛船的艙門是否達到了密封狀態,并向航天員提供“艙門已關好,可以脫航天服”的指令。航天510所研發的艙門快速檢漏儀實現了對神舟飛船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
“神十二”發射成功,儀表設備擔任航天員的“左膀右臂”。為航天員保駕護航,有這些儀器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