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食品加工技術不斷進步,消費者對食品需求逐漸趨于多樣化,可供選擇的食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在這個背景下,保障食品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近幾年,關于食品安全問題,有一個課題經常被提起,那便是“食品真實性”。伴隨著食品造假、摻假、以次充好問題的屢禁不止,如何更好保障食品真實性成為了食品研究領域一項重要的課題。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CBIFS2021上,眾多食品安全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技術人員匯聚一堂,分享和交流先進的技術成果,其中,來自江蘇大學的石吉勇教授,便圍繞食品真?zhèn)舞b別這一問題,在“食品真實性鑒別與溯源”專題論壇上,發(fā)表了題為《基于光譜成像技術的食品真?zhèn)螣o損鑒別》的專題報告。
石吉勇教授首先向到場的觀眾介紹了無損檢測的定義以及其與常規(guī)食品鑒別方式的聯系以及區(qū)別。他提到,無損檢測指的是在不破壞對象物初始狀態(tài)的前提下,為了獲取與對象物品質有關的內容、性質和成分等物理化學情報所采用的檢測方法。而運用無損檢測鑒別后的食品、農產品,是依舊可食、可存、可售的。
緊接著,石吉勇教授就光譜成像技術的定義,進行了簡單的說明。光譜成像技術的定義是通過光譜掃描成像的方式獲取檢測數據,從光譜、圖像雙維度來解析樣品的綜合品質。石吉勇教授還補充道,高光譜圖像既包含圖像信息,又包含光譜信息,可綜合分析樣品內部指標和外部品質信息。
而為了更好的說明光譜成像技術在食品真?zhèn)螣o損鑒別中的應用價值,石吉勇教授圍繞“基于光譜成像特征的燕窩產地鑒別”“基于光譜成像特征的牛肉摻假鑒別”“基于光譜成像特征的低對比度異度鑒別”,就基于光譜成像技術的食品真?zhèn)螣o損鑒別的主要研究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講解。
報告最后,石吉勇教授還和到場的觀眾分享了目前的研究成果,方便大家能夠有機會進一步地了解這方面的研究情況,交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