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對早日實現減碳與轉型雙贏的思考

作者: 2021年06月15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碳中和目標涉及全人類的共同命運,已成為一場全球規模的運動。目前,歐盟、英國、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宣布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近100個國家正在研究自己的碳中和目標。同時,

  碳中和目標涉及全人類的共同命運,已成為一場全球規模的運動。目前,歐盟、英國、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宣布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近100個國家正在研究自己的碳中和目標。同時,很多跨國能源公司也開始進行能源轉型。

  荷蘭皇家殼牌公司計劃轉型為以能源服務為基礎的綜合服務商。殼牌在2016年5月即成立新能源部門著眼于能源轉型的長遠目標,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行業的資本預算從2016年的2億美元/年增加到2017年的10億美元/年,2017年底進一步增加到12億美元/年。2019年正式啟動一項為期3年耗資3億美元的碳匯計劃。2021年2月推出綠色轉型戰略,計劃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重點通過碳補償實現。

  英國石油公司(BP)制定了向綜合能源公司戰略轉型的具體方案,計劃不晚于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即生產的能源和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降為零。其年報顯示,公司當前每年排放約5500萬噸二氧化碳,生產過程又增加了3.6億噸排放。其計劃在10年內在風能、太陽能和氫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上投資約50億美元/年。

  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計劃將投資轉向風能和太陽能,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龍公司的戰略是著重于減少甲烷排放以全面符合巴黎協定的要求。

  ……

  中國想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碳中和目標極具挑戰性。據統計,2019年中國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占比為84.5%。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占比分別為57.5%、18.9%、8.1%。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沒有設定GDP具體增長目標,而是提出保持在合理區間。這表明中國正在從高速增長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增長過渡,為追求環境目標留出了更多空間。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仍處在快速增長之中。這意味著單位GDP碳強度下降的速度必須足以抵消因經濟增長而增加排放的速度。

  不少人認為,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只能二選一。筆者認為這個觀點站不住腳。因為解決氣候變化,等待和延遲時間越久成本就越高。實際上,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是可能的。中國是綠色技術的踐行者,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占世界的1/3,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占世界的1/4。在中國綠色行業,可再生能源實際上已經創造了比化石燃料部門更多的就業機會。據悉,綠色能源有430萬個工作崗位,而傳統能源部門只有400萬個工作崗位。此外,中國還處于低碳交通發展的前列。雖然碳排放量必須在2030年之前開始下降具有挑戰性,但筆者確信,我們能夠憑借長遠眼光與規劃來實現目標。

  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危機且能源轉型日漸加速的背景下,國內傳統石油和化工企業爆發出了強大的戰略轉型動力。不少企業通過提高碳利用和碳轉化技術等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探索碳中和路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多個油田積極利用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實現固碳。如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油示范工程穩定運行12年,累計封存二氧化碳190余萬噸;新疆油田、長慶油田已完成先導性試驗,新疆CCUS產業促進中心被列入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全球五大中心之一。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布局千家加氫站,并加快推動氫源由灰氫向藍氫、綠氫轉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9月實現了500噸/年二氧化碳制甲醇試點項目。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蘭州建成千噸級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2020年10月通過了評審。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等離激元技術,利用電廠余熱或太陽能光熱,在常溫常壓下將二氧化碳合成清潔燃料,目前進入工業示范階段……

  今后,隨著我國能源結構、電力結構的優化調整,石油和化工行業的能源屬性將逐步減弱,原料、材料屬性將進一步增強。基于這兩個屬性及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石油和化工行業實施碳中和意義重大。筆者建議石油和化工行業企業應認清大勢,未雨綢繆。

  一是優化能源存量,深入實施綠色化轉型策略,走高質量發展路徑。企業應進行化工循環的科技創新,發展低碳技術,開發低碳場景。生產、消費、能源、技術層面協同發力,通過結構調整降碳、過程控制減碳、管理優化控碳、技術創新脫碳。

  二是擴大能源增量,大力發展多元化能源,在保障階段性能源安全和碳基能源需求的前提下,發展光伏、風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促進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

  三是優化存量與擴大增量相結合。企業應對存量開展節能和淘汰落后、利用二氧化碳捕集技術,通過碳匯吸收除碳,推進實施碳排放權交易。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產業戰略升級。

  很明顯,碳中和目標將是各行業戰略轉型的努力方向,有望成為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將滲透在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距第一步碳達峰目標的10年已開始倒計時,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如何利用好現有資源同時實現轉型發展,這對石油和化工企業來說將是個巨大考驗。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