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很多中小企業苦苦掙扎,而在美國和德國這兩個中小企業占比巨大的經濟體中,中小企業的情緒更是落到谷底。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的小企業信心指數在4月下滑至7年來的低谷,德國中小企業的情緒則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為低迷。
多位專家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際需求疲軟、賴以為生的供應鏈中斷,全球化程度更高的中小企業在這次危機中顯得更為脆弱。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胡琨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疫情中受多大沖擊程度,部分取決于這個企業本身是否深度地參與到了全球價值鏈中。
針對美國中小企業的現狀,牛津經濟研究所美國高級經濟學家鮑蘇爾(Lydia Boussour)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全球產業鏈中斷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額外的障礙,但鑒于小企業的收入相比大企業來說更多的是面向國內,美國經濟活動的突然停止和國內需求的崩潰才是對中小企業的最大傷害。最有可能永久倒閉的是那些資產負債表脆弱的中小企業,這些行業都是比較依賴面對面交流的行業,如休閑酒店、零售業等。”
信心自由落體式下滑
根據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與IFO經濟研究所聯合發布的中小企業晴雨表指數報告,德國中小企業商業情緒指數在4月下跌了26點,比3月時20.3點的下降幅度更為嚴重,而當前-45.4點的指數比2009年3月金融危機時出現的-37.3點更為低迷。
其中,經營狀況評估這一子指標下落30.6點,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此前的最大跌幅記錄是今年3月的10.9點。不過,該指標(-31.5點)仍高于金融危機時期的最低點。上述報告認為,這說明,中小企業在遭遇新冠肺炎危機襲擊時正處于整體十分穩健的狀態,但經營預期這一子指標迅速惡化至57.6點,表現出中小企業對未來的消極,但4月的下滑幅度將比3月已有所減輕。
無獨有偶,全美獨立企業聯盟(NFIB)小企業景氣指數在3月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后,在4月進一步下跌5.5點至90.9點,錄得2013年3月以來的最弱水平。在10個子指數中,4月份有9個子指數下跌,其中實際銷售預期一項下滑30點,盈利趨勢下滑14點。
鮑蘇爾稱,美國小企業在4月縮減了招聘規模,過去三個月每家企業僅增加0.09名工人。與此同時,增加就業的預期在4月進一步下跌了8個點,薪酬預期也在4月創下歷史跌幅。
不過,對于復蘇階段以及更長遠的增長,德美經濟學家的看法均較為樂觀。
KfW經濟學家博格(Klaus Borger)稱,雖然4月的調查結果令人沮喪,平均所有單項指標的月度變化率都增大10倍左右,但這種創紀錄的商業情緒上的低迷是由這場公共衛生危機的特殊性造成的,而不是任何經濟內部的頑疾所推動的。“這也意味著,一旦我們能夠松開剎車,情緒應該能夠相對迅速地反彈。”博格說,“鑒于3月以來在防治感染上的成功以及已經宣布的放寬措施,我們有信心在未來看到情緒觸底反彈。今年二季度的GDP環比可能會出現兩位數的百分比下降,但下半年經濟將開始反彈。就2020年整體而言,我們可能會遭遇兩德統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鮑蘇爾則指出,美國中小企業對未來6個月的經濟預期反彈24點,創下18個月來的新高。長遠來看,隨著美國經濟的緩慢復蘇,小企業活動應該會逐漸恢復。不過,疫情危機對需求的持續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抑制經濟活動。
全球化程度越高的企業越脆弱?
根據德國KfW-IFO中小企業晴雨表,新冠肺炎危機對所有行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目前,從事汽車行業和高端資本貨物制造的大型制造商信心水平最低,其出口預期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黯淡,而這些領域的中小企業的出口預期也是同樣低迷。
“很多中小企業都在向國際市場提供資本和貨物,目前國際產業鏈需要時間來恢復,對這些中小企業的影響也很大。” 胡琨說,“總體來看,中小企業要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至少也要等到2021年的下半年或者年底了。”
在德國的中小企業中,約有80萬家涉及跨境貿易,約占總數的20%。除了國內營業額的下降外,這些將歐洲作為最重要出口市場的企業還要經歷國際營業額的大幅萎縮。
根據KfW的報告顯示,2018年,歐洲市場為德國中小企業創造了超過4000億歐元的國際營收,占全球營收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其最重要的出口國奧地利、瑞士、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法國和意大利等在這次疫情中受損嚴重、大多封閉了邊境。除銷售外,德國制造業的中小企業中有70%的國際采購在歐洲內部進行,服務業企業中有60%的比例從其他歐洲國家購買。
而美國中小企業暴露在全球貿易中的比例則低一些。根據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局2018年的數據,參與對外貿易的美國中小企業的數量為43萬家,占總數的不到2%。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