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內酰胺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由于其特殊的結構,主要作為高聚物的單體,通過聚合生成聚酰胺6(PA6)切片。不同牌號的PA6切片性能不同,其應用領域也有所區別,加工成型后的PA6被廣泛應用于紡織、包裝、汽車、電子、機械等領域。此外,還可用于生產抗血小板藥物6-氨基己酸和月桂氮卓酮等。目前,己內酰胺的工業生產工藝技術主要有氨肟化工藝(HAO)、磷酸羥胺工藝(HPO)和甲苯法工藝(SNIA)。其中荷蘭DSM公司開發的HPO工藝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自主開發的HAO工藝是當今世界較為成熟先進的制造技術,也是國內外目前采用的主要工藝。
全球產銷穩步增長
近年來,世界己內酰胺的產能穩步增長。2019年世界己內酰胺產能增加到811.9萬噸/年,主要集中在東北亞、西歐、北美和中東歐地區,合計達到780.4萬噸/年,約占總產能的96.12%。
中國大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地,2019年的產能為419.0萬噸/年,約占世界總產能的51.61%;其次是美國,產能為80.3萬噸/年,約占9.89%;再次是比利時,產能為54.0萬噸/年,約占6.65%。
近年來,世界己內酰胺的消費量穩步增長。2019年增加到640.0萬噸,中國大陸的消費量最大,2019年的消費量為337.0萬噸,約占總消費量的52.66%。
世界己內酰胺的消費中,約有52%用于PA6纖維,27%用于PA工程塑料和薄膜,21%用于其他方面。
世界各個地區己內酰胺的消費結構有所不同。東北亞地區己內酰胺消費量中以生產PA6纖維為主,約占該地區己內酰胺總消費量的73.5%,PA6工程塑料和薄膜對己內酰胺的消費量約占23.4%;北美地區的PA6纖維的消費量約57.2%,尼龍6工程塑料和薄膜約占25.1%;西歐地區尼龍6工程塑料和薄膜的消費量約占西歐地區己內酰胺總消費量的53.5%,尼龍6纖維的消費量約占18.2%。預計今后幾年,世界己內酰胺的消費量將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到2024年總消費量將達到約750.0萬噸,其中增長主要來源于中國大陸、中東、印度次大陸等國家或地區。
我國產能穩步增加至最大生產國
2017—2020年,我國己內酰胺的產能穩步增加。截至2020年10月,我國己內酰胺產能達到439.0萬噸/年,是世界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國。投資主體除了國營大型企業(如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之外,還有合資企業(如南京福邦特東方化工有限公司)、民營企業(如山東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在企業類型上,煤化工(如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堿(如山東海力化工股份有限、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化纖企業(如巴陵恒逸己內酰胺有限責任公司)也紛紛加入到己內酰胺的生產經營中。
我國己內酰胺生產裝置主要集中在福建、山東、浙江、江蘇和山西等省市,生產工藝技術主要為HAO法和HPO法。國內生產工藝的主要原料為環己酮,上游多采購石油苯,部分采用加氫苯。引起成本差異的因素較多,包括原材料價格、配套輔助工程設施、運輸費用和質量指標等。同一種工藝,不同工廠因采購原料渠道不同,或者蒸汽、氫氣、硫酸等配套設施不同而導致成本必然有所差異。HPO法是引進荷蘭帝斯曼公司的生產工藝,也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采用的生產工藝。它是在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由中國石化巴陵石化公司與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共同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己內酰胺生產技術,以中國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為代表。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投產的20萬噸/年裝置是第四代水合法及HAO技術,較傳統技術有了一定的提升改進。
國內需求量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我國錦綸絲、簾子布、聚酰胺工程塑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己內酰胺的需求量不斷增加。2019年我國己內酰胺的表觀消費量為337.2萬噸,同比增長約11.3%。
近幾年我國己內酰胺未增加新的消耗領域,依舊以民用紡絲、薄膜和工程塑料、簾子布等下游消耗為主,但下游消耗占比出現較大變化。民用紡絲占比小幅下降,占比由2012年的60%下降到了2019年的約50%;薄膜和工程塑料占比則由2012年的18%增加到了2019年的約25%,尼龍6簾子布約占17%,其他約占8%。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追求更加舒適、輕便、高端和個性化的服飾,而PA6纖維的優異特性和極高的差別化率又恰好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訴求,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PA6纖維需求有望實現快速增長。目前國內PA6纖維在所有化纖總產量中的比例僅6.8%,低于全球約9%的比例,相比之下我國未來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我國PA6消費結構中工程塑料占比與發達國家仍有著數倍的差距,在雙向拉伸薄膜、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軌道交通等領域消費潛力較大,未來存在可觀的增量空間。預計,2024年我國對己內酰胺的需求量將達到420.0萬噸。
未來發展五大建議
1。考慮到上下游配套大型一體化裝置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國內氨肟化法工藝仍將是未來發展重點。因此,應該進一步加強相關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性能,實現綠色化生產。
2。今后幾年,我國仍將有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建元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60.0萬噸/年、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萬噸/年、內蒙古慶華集團20.0萬噸/年、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40.0萬噸/年、福建申遠新材料二期60.0萬噸/年、巴陵石化搬遷新建60.0萬噸/年(實際新增30.0萬噸/年)、江蘇三鼎石化科技有限公司20.0萬噸/年、河北滄州旭陽化工有限公司新建35.0萬噸/年和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30.0萬噸/年等多家新建或者擴建己內酰胺生產裝置。如果這些項目能夠如期實施,預計2024年,我國己內酰胺的產能將超過650.0萬噸/年。
隨著新建及擴建己內酰胺生產裝置產能的釋放,產能過剩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將會更為激烈。今后應該理性擴能,合理布局,避免無序競爭。已建成投產的生產企業應加大技術改造,加大節能減排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及應用,以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實現環保生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對于計劃新建或擴建的企業應綜合考慮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各項因素和行業風險,慎重加入市場競爭。
3.PA6纖維和PA6樹脂仍然是我國己內酰胺主要的消費領域,但PA6纖維對己內酰胺的需求增長幅度將放緩,而PA6樹脂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動力。此外,己內酰胺在民用絲領域主要面臨著聚酯產品的競爭,在斜交輪胎簾子布領域主要面臨著子午輪胎聚酯簾子布的競爭,在地毯絲領域則主要面臨著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競爭。因此,應該不斷拓展應用領域,提高產品附加值,減少替代品的沖擊。
在擴大現有己內酰胺市場的同時,加強下游產品開發,如在己內酰胺的氮原子上引入烷基、乙烯基、甲基、乙酰基、芳基磺酰氨基乙基、四烷基鹵化銨、丁基等基團,可使其在醫藥、生物、化工領域實現豐富多樣的功能,提高己內酰胺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己內酰胺產業可持續發展。
4。延伸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當前,己內酰胺市場競爭已成從單一產品競爭向產業鏈整體產品競爭,從單一企業之間的競爭上升到產業鏈之間的競爭,而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發展,不僅可以穩定銷售渠道,有效規避市場風險,而且可以快速形成產業鏈,獲得發展空間。
5。抑制國外同類產品在我國的傾銷行為,鞏固反傾銷成果,營造國內己內酰胺公平競爭的環境;積極擴大出口,化解國內產能過剩矛盾,確保己內酰胺行業健康穩步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