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日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7.1%,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結束連續兩個月上升走勢。
綜合指數變化,全球制造業PMI較上月有所回落,但指數連續10個月保持在50%以上,最近兩月均處在57%以上近年來較高水平,顯示當前全球制造業增速有所放緩,但平穩復蘇基本態勢沒有改變。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表示,4月份,IMF預測2021年和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分別為6%和4.4%,相較今年1月的預測分別上調了0.5和0.2個百分點。疫苗的推廣和各國經濟復蘇政策的持續推進是IMF調高經濟增長預期的重要參考。
但也要看到,全球經濟復蘇仍存在變數,最大的影響因素仍是疫情的反復,疫情的有效控制仍是全球經濟持續平穩復蘇的先決條件。同時,持續寬松貨幣政策和擴張財政政策帶來的通脹隱憂和債務上升風險也在不斷累積,成為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的兩大隱患。
分區域來看,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非洲制造業增速稍有放緩,PMI小幅回落。
4月份,非洲制造業PMI為51.2%,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非洲制造業增速較上月稍有放緩,指數仍在51%以上,表明非洲經濟保持溫和復蘇趨勢。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不斷普及、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的加速推進以及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非洲經濟復蘇帶來有力支撐。多家國際機構預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將逐漸步入復蘇軌道。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非洲脈動》報告預測,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2021年增速有望達到3.4%。繼續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發展,是非洲保持持續復蘇的關鍵。
二是亞洲制造業復蘇態勢平穩,PMI與上月持平。
4月份,亞洲制造業PMI與上月持平,連續2個月穩定在52.6%,連續7個月穩定在51%以上,顯示亞洲制造業復蘇態勢平穩。近期,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布報告認為,亞洲將成為全球可持續復蘇的重要引擎,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5%以上。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持續穩定恢復為亞洲經濟平穩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撐。亞洲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化也為亞洲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帶來保障。近期,日本和印度疫情的惡化或將對亞洲經濟帶來短期影響,需密切關注兩國疫情的蔓延和防控情況。
三是歐洲制造業增速繼續加快,PMI較上月上升。
4月份,歐洲制造業PMI較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至60.8%,連續3個月環比上升,顯示歐洲制造業增速較上月繼續加快,歐洲經濟仍保持較強復蘇態勢。從主要國家看,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制造業PMI較上月有所上升,德國和法國制造業PMI較上月稍有回調,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4月中旬,德國、意大利和瑞典等國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大幅增加,給歐洲經濟復蘇帶來了新的挑戰。考慮到新冠疫情的反彈可能導致歐洲經濟增速的再次放緩,歐洲央行近期宣布繼續維持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將繼續加快購債步伐。
四是美洲制造業增速有所放緩,PMI高位回調。
4月份,美洲制造業PMI為59.2%,較上月回落3.1個百分點,結束連續2個月連續上升走勢,顯示美洲制造業增速較上月有所放緩,指數仍在59%以上,表明美洲經濟恢復勢頭仍較為強勁。主要國家中,美國制造業增速明顯放緩,PMI高位回調。ISM報告顯示,美國制造業PMI較上月回落4個百分點至60.7%,生產、需求和就業活動增速較上月均有放緩,相關指數環比均有回落,但保持在相對較高水平,顯示美國制造業增速放緩,但保持較快復蘇趨勢。為了繼續穩定復蘇趨勢,美國擬調整預算重點,增加教育、醫療和研發等非國防支出,來提升整體經濟實力。美聯儲主席對美國經濟復蘇預期持積極態度,但也強調新冠病毒的威脅依然存在,持續的政策支持仍十分必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