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螺絲網】 近日,廣州市工信局發布了2020年工業與信息化領域的相關數據。盡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廣州工業經濟依然實現逆勢上揚。202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
增量提升的同時,廣州市工業也保持了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于去年廣州技改投資創歷史新高,首超400億元,同比增長13.1%,連續兩年的年均增長率為27.1%;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40.4%,比2019年提高4.9個百分點。
亮點1
三年累計安排技改專項資金32億元
2020年,全市完成工業投資超千億元,工業投資連續兩年保持千億級水平。這批投資資金主要集中于引進新動能、開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強化重點企業及項目服務力度等方面。在政府引導下,廣州工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廣州梳理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超高清視頻、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推進產業鏈招商和靶向招商。2018—2020年,全市新增計劃總投資額超2400億元,為全市工業投資的可持續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樂金第8.5代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器件、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恒大智能汽車零部件、立景創新全國總部、廣州諾誠健華藥品生產基地等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重大工業投資項目,在此期間引進了近80個。
自《廣州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以來,廣州積極引導企業開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支持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環境等進行技術改造,統籌財政資金重點在消費品工業、汽車零部件、軸承等領域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
2018—2020年,廣州累計安排技術改造專項資金32億元,支持技術改造項目超過1200個,引導年均8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拉動技改投資總量超千億元。
企業和項目“引進來”后,還要“服務好”。在跟蹤服務方面,廣州按照“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達效一批”的思路,建立重點工業項目服務專班和聯絡員工作制度。
廣州重點跟進項目的投資落實工作,定期開展重大項目調研,以座談走訪、現場指導、定期督辦等方式做好重點項目的跟蹤、協調和服務,及時了解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復工復產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亮點2
先進制造業占比進一步提高
廣州頭部工業企業,比其他大多數體量較小的企業,能夠帶來更多的產值貢獻。2020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969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產值前10名行業累計產值1478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4%。
從產業先進性看,廣州的先進制造業占比進一步提高。2020年,全市完成先進制造業增加值2734億元,同比增長6.0%,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5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9.7%,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新動能帶動力提升,IAB、NEM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1%、3.6%,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6個、1.1個百分點。新產品產量增勢良好。廣州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品產值9992億元,同比增長3.8%。
去年來,數字經濟是廣州工信領域重點扶持發展的方面。隨著新基建的持續發力,廣州相關產業迎來可觀增長。2020年,全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594億元,同比增長13.0%。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5G基站4.8萬座,比2019年增加2.8萬座,2020年新增5G用戶超543萬戶,累計超643萬戶,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23.9%。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工信部口徑)4905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占比67%的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5.2%,工業軟件收入同比增長16.7%。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廣州)接入23個二級節點,標識注冊量超32.9億個。
“數字經濟在全市經濟中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明顯。”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統計學系教授陳光慧提議,未來,廣州全方位鼓勵、引導和扶持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還要重點培育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形成更加完整的數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亮點3
民營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產值比增超50%
作為市場主體的中小企業,不僅保障了全市工業產銷的暢順,也為防疫戰疫貢獻了力量。特別是百強企業帶動力強勁,民營企業領先增長。
2020年,全市產值前百名工業企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1753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8.9%,同比增長4.5%,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高達93.1%,33家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
民營工業企業在防疫物資生產保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產值同比增長6.2%,高于全市工業增速3.4個百分點,民營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產值同比增長超50%。口罩日產量實現“量品齊升”,口罩機、醫用防護服、醫用護目鏡等核心防護物資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生產口罩39億只,同比增長9.1倍。
企業盈利持續向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逆轉2019年以來連續21個月下降態勢,同比增長6.5%。其中,紡織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醫藥制造、橡膠和塑料制品等12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0%以上,鋼鐵、化纖、燃氣3個行業利潤由虧轉盈。
此外,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較快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313億元,同比增長11.5%。產銷銜接良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各月累計均保持99%以上的較高水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