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以及人們對藥品需求的增長,制藥
裝備市場潛力巨大。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制藥
裝備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00~600億元,在人口老齡化加劇趨勢下,預計藥品需求還將保持高速增長,這將帶動制藥裝備行業的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醫藥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醫藥
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迎來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消息,2020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8907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醫藥
制造業增長較快,投資比上年增長28.4%。2021年1—4月份,醫藥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也獲得了33.1%的同比增長。在此背景下,業內認為藥機業也有望充分受益,未來市場空間龐大。
潛力巨大的中國藥機市場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廠商的布局。過去,國內藥機市場尤其是市場基本依賴于進口設備,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本土藥機企業持續加大創新投入,瞄準中領域,不斷攻關、成長。九方金融研究所發布研報表示,歷經十年產業鏈發展,國產制藥裝備企業逐步變成中國制造的細分領域,國產替代加速進行,出口海外業務增長迅速,行業逐步褪去周期屬性迎來長期成長。
從近年來的藥機盛會也可以窺見,制藥裝備領域的“國產力量”正日益崛起。據海外網報道,今年春季藥機博覽會上,既有梅特勒-托利多、茵泰科、曼肯貝格、烏曼、喜開理、美埃等海外企業的參與,又有新華醫療、江蘇瑰寶、上海天祥、黑龍江迪爾、哈爾濱納諾、北京雙鶴、瑞安華聯、周口藥機、東富龍、楚天科技、北京翰林、浙江迦南、浙江希望、遼寧春光等本土企業亮相,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在博覽會上大放異彩,助力中國制藥裝備產業發展壯大。
值得注意的是,經歷了多年的長足發展,國產制藥裝備行業發展越發穩健,但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主要特征是“小”、“散”、“亂”,市場上的企業數量眾多,但多以中小規模為主,具備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以及大型企業占比較小;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企業對于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仍亟待加強等。
此外,我國制藥裝備產品仍然以中低端為主,與進口設備相比,我國藥機制造企業在生產技術、裝備水平、生產工藝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行業中大部分中小企業仍以生產低端、低水平的產品為主,規模較大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性能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距離。另外在研發投入方面,國內大型藥機企業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約在5~10%左右,與歐美國家相比,研發投入仍比較低,需要更多政策的扶持、企業的重視。
2020年9月,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要重點支持醫療裝備和制藥裝備等裝備生產,實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試點示范。對于醫藥裝備行業而言,該重磅文件的發布,將有利于助推國產藥機行業朝著方向發展。
總的來看,從低端生產邁向制造是藥機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但國產藥機走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各大藥機企業在看到機遇的同時,還應樹立堅定的信念,保持信心,腳踏實地,持續創新研發,不斷邁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