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大連舉行。“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中心系2020年獲批的項目,也是我國人工光合成領域的首個基礎科學中心。該基礎科學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太陽能研究部主任李燦牽頭,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大連理工大學共同參與。基礎科學中心將圍繞人工光合成領域的前沿基礎科學問題,集中攻克人工光合成太陽燃料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及技術瓶頸,對我國能源和化工行業結構調整,緩解人類面臨的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副主任高瑞平指出,人工光合成是道法自然光合作用的過程,即利用太陽能將水和二氧化碳等轉化為太陽燃料和生物大分子,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和環境生態問題的科學基礎。在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要求下,基礎科學中心的啟動契合我國提出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服務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李燦團隊是國內較早啟動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研究的團隊之一。20年來,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2020 年,李燦院士團隊研發的千噸級“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工業化示范項目開車成功,并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這是全球范圍內首個直接太陽燃料規模化合成的示范項目,對我國乃至世界能源結構優化、實現“雙碳”目標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太陽能研究部主任李燦表示,基礎科學中心立足基礎科學研究,將以國家科技創新和發展新能源、完成“雙碳”目標為己任,凝聚和組織優勢研究力量,聚焦人工光合成的關鍵科學問題, 與半導體光電材料物理學、催化科學和自然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學領域交叉,在基礎科學領域占據國際前沿。“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中心將會極大地推進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進程,促進相關交叉學科的發展,培養一批高水平研究人才。”李燦說。
基礎科學中心聘請了國內外30位知名科學家擔任國際顧問委員和學術委員。此外,還聯合了人工光合成領域國內外20余個活躍的科學家團隊作為該中心的合作研究團隊,通過強強聯合、密切合作,共同促進我國人工光合成研究領域的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