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的順利升空,伴隨著軌道測控的進行和《東方紅》樂曲的播送,中國成為了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而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中國不斷追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不但將目光投射到了更遙遠的星河,同時也在衛星的研發生產技術上不斷地進行突破。
而就在昨天,2021年5月13日,我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產線迎來了重要的里程碑時刻——首顆衛星下線。根據中國日報消息,該條衛星智能生產線由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發,于2019年啟動建設, 目前已具備正式投產試運行條件,滿足1噸以下小衛星年產240顆總裝集成測試的需求。
此外,報道中還提到,該衛星智能生產線建成后,小衛星的生產效率將提高40%以上,單星生產周期將縮短80%以上,人員生產效率將提升10倍以上,這標志著我國的衛星即將進入批量生產的時代。
編輯點評:如今,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造衛星的發射已經和民生以及社會建設有了非常精密的聯系。在這個背景下,衛星生產技術的提升,對于衛星網絡的優化,衛星功能的進一步拓展顯然有著重要的意義。也相信,隨著小衛星智能生產線的穩定運行,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也會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