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屬于那個時代的國貨記憶。那么現在的年輕人對于國貨的接受程度有多高呢?
事實上,中國青年報在2020年曾針對當代大學生對于國產品牌的接受能力展開過問卷調查。而根據公開的結果來看,79.83%受訪大學生愿意支持國貨,對國產品牌發展懷有期待,更有41.42%的學生在購買產品時會優先考慮國貨。
或許,在這個商場被海外品牌大面積占據的年代,國貨能在青年群體中收獲如此高的接受度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如果從市場以及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卻也是在情理之中。
首先,目前大部分的青年消費群體經濟能力有限,并且他們更愿意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自己的興趣之中,這使得他們在愛好之外愿意去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而相較于存在IP炒作、品牌溢價、各式各樣的進口稅影響的國外品牌,國貨在定價上更加親民。與此同時,隨著工藝的進步,以及傳統經驗的積累,如今的國貨在品質上也有充足的保障。這讓國貨同時兼具了價格和性價比的優勢。
而另一個因素便是趣味性。提到國貨就不得不提另一個詞“國潮”。年輕消費者對于潮流的追求往往來源于他們對于個性化與趣味性的追求,而“國潮”便契合了這一點。如今,越來越多的國貨開始挖掘新穎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并將中國獨特的東方美學及傳統文化很好的和現代工藝聯系到一起,推出了一系類富有特色的“文創”“國潮產品”。這些商品所具備的美感、設計感是國貨品牌特有的,是中國人眼中的東方美,是其他海外品牌沒有也很難模仿出來的。這種專屬于國貨的“個性”自然而然的受到了青年人的追捧。
國貨掀起“國潮”,表面上是年輕群體對于中國制造與中華文明的喜愛,背后其實更深層次的是體現了“中國制造”向著“中國創造”轉型。一直以來,消費者對于國產的評價褒貶不一,甚至像在科學儀器的領域,性價比成了國產少有的優勢,而所謂的國產儀器,大多時候是對進口同類產品劣質模仿的代名詞,這歸根結底,還是缺乏核心技術。試問中國人不愿意接受國產儀器嗎?不可能!因此,就像是近年來國貨能夠在消費市場逐漸發展成主流,科學儀器領域想要掀起國貨潮流,歸根結底還是要實現核心技術國產化,關鍵設計原創化,操作系統人性化,從進口零部件的組裝者,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精密儀器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