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我們生活在一顆蔚藍色的星球上,不斷地去適應它,并且在它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座座城市,這顆星球便是地球。如今,海洋、陸地、天空都能見到人類活動的身影與痕跡,如何更好的規劃、管理、保護這顆星球,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技術難題。而航天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的進步、遙感技術的成熟則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滿意的答案。
近日,一套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遙感圖像細粒度目標識別數據集(FAIR1M)向全球公開。據了解,該數據集由空天院付琨研究員團隊和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合作構建,可作為遙感智能解譯領域的基準數據集使用,對于未來高分辨率遙感圖像解譯算法由目標檢測向細粒度識別發展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該數據集精度高,覆蓋面廣,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其含15000余幅分辨率優于1米、尺寸從上千到上萬像素不等的圖像,具有100多萬精細化標注、多角度分布的目標。此外,考慮到不同時間拍攝的遙感圖像中蘊含更為豐富的目標關聯信息,該數據集還提供了針對同一區域、不同時相的數據。并且有關機構有計劃對該數據集進行持續更新。
編輯點評:據了解,在FAIR1M中,我國自主產權高分系列衛星的數據占比超過80%,換個角度來說,在FAIR1M的背后,映射出的恰恰也是中國技術的不斷強大與不斷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