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智能水表的話題,這兩年討論尤為熱烈,疫情到來,使得非接觸式智能數字化概念及應用以極快的速度正在充斥著國內市場,滲透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人舉雙手支持,而有的人卻抱有不信任的態度,保留質疑。
曾有質疑聲:智能水表(就拿NB-IoT來講)無非就是在普通水表上安裝了通訊模組,而表本身有什么變化?更何況,這么組裝價格高昂至數倍不說,后期維護更是麻煩,成本如此之高,又為何要安裝?
其實這就好比21世紀初,智能全屏手機初來乍到的那幾年,人們手握諾基亞,享受著鍵盤聲以及耐摔性帶來的滿足感時,怎么也不肯接受這個價格昂貴的新事物。而如今,且甭說智能手機到底有多么智慧化,就看那男女老少、街頭巷尾......無一例外不在使用。
前幾天看到一篇來源于深圳燃氣擁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一體化NB-IoT安全模組的重磅“芯”聞,該模組在系統架構、安全協議和主動安全功能等三個方面具備創新性,具有先進技術水平、顯著的行業推廣應用價值,未來不僅在燃氣領域,水、熱、消防行業都具備推廣性。在增加客戶使用量的同時,積累產品應用運行數據與案例,為編制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提供科學依據。
雖說是發生在燃氣行業的,但小編認為智能水表其實與燃氣表的發展模式以及應用方向是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的(僅個人想法,如果不對,留言可指正)。
NB-IOT水表作為水表界先進技術的產物,它一出現就成為了焦點。作為90后的一代,從小家中最熟悉不過的就是,自來水公司的抄表員每個月都會準時上門,用那被揉捏不齊的表格記錄這個月的用水量,然后在用最老舊的模式進行支付。然而,這么多戶人家的數據,上樓下樓,東跑西奔。如果一不小心,丟失了或者遺漏了,那么最崩潰的不僅僅是水務公司的無法收集準確數據與費用,也是用戶的拒絕為此買單。此刻數據的整理與歸檔保存成了水務公司不可大意的核心工作。
而NB-IoT水表技術采用云端存儲數據,多重數據備份,智能分析糾錯,確保數據準確無誤,這些數據以電子方式在線存儲,提升這些功能,企業和用戶可以在線(在云中)存儲無限的數據,并在任何地方訪問它,大大解決了抄表的困點難點。
短期而言,人工抄表成本固然遠低于智能水表系統的搭建,但如果使用了智能水表后,一切傳統抄表模式都轉為線上,省去了一大部分人工抄表成本外,我們用這些省出來的人力,多做一些智能延伸的暖心服務,讓居民好用水、用好水,水務公司好供水、供好水。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
智能水表本身確實優秀,但就像智能手機的普及化一樣,需要一個緩沖的過程,需要用時間來證明。或許現在智能水表的普及過程仍處于被觀望期,但未來無論是供水、用水的過程中智能水表勢必會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恰好在云、大、物、智、移發展中更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順應我國發展風向標道路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不僅僅需要政策加持;水務公司、水表企業的協同努力,更離不開來自被“暖心善待”的用水用戶們的支持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