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雕刻來練習手感,通過釣魚來保持穩定心態,精密滾子分公司鉗工班長張曉光連業余愛好都離不開工作。30多年的職業生涯,他一直在跟滾子制造設備打交道,積累了豐富的維修經驗。
“我們共事多年了,張曉光喜歡鉆研維修技術,對動靜壓軸的維修就解決了大問題。”球面通道負責人王繼東介紹說。作為鉗工,維修動靜壓軸是張曉光最近兩年干得最漂亮的事情之一,分公司人人稱贊。某重點工序磨床的動靜壓軸是機床廠家自主知識產權部件,技術含量高,分公司從來沒修過,過去出現故障都必須送到原廠家維修,耗時3個月以上,費用更是高昂。去年,當動靜壓軸再次發生故障時,為避免工期延誤,張曉光勇于接受挑戰,嘗試自主維修。首次維修,難度非常大,看圖紙、翻資料,同廠家溝通,張曉光動手拆卸動靜壓軸反復研究。調試過程中,他經常撫摸運轉中的設備,利用雕刻玉石練出的手感,查找其中的細微差別。最終,他抗住了壓力,通過多次技術攻關,動靜壓軸僅用了幾天就修好了。兩年間,他陸續修復了三根動靜壓軸,為分公司節約維修費用20余萬元。
“關鍵時刻,張曉光能夠迎難而上完成搶修任務,特別是去年廠房搬遷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平時份內份外的活兒更是沒少干。”采購管理部部長魏彥科對張曉光十分肯定。去年9月,分公司對磨工多臺設備進行搬遷。當時正值“百日會戰”期間,生產任務艱巨。為了搶時間,張曉光和同事們白天制定搬遷方案快速拆卸設備,連夜對設備進行安裝和調試。為確保搬遷后設備精度穩定,他們將設備安裝后的水平誤差控制在一張白紙的厚度內,非常考驗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張曉光像名垂釣高手,沉下來心反復調整設備,做到不差分毫。最終,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全部設備實現了搬遷、生產兩不誤。
要想成為一名好鉗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張曉光干過幾年磨工,后來轉崗到了喜歡的鉗工崗位。曾經的磨工操作者經歷對他幫助很大。每天,張曉光都要在磨工各通道停留很長時間,除了細心查看設備狀態,還同操作者進行各種交流。熟悉張曉光工作特點的人都知道,他像醫生一樣在給最近維修過的設備進行“隨訪”,設備小毛病跟蹤一兩天,大的故障甚至跟蹤一周時間。設備維修前后有什么變化,工件軸和砂輪軸旋轉好不好,參數多少等等都關心,他通過隨訪及時發現細微變化,指導操作者如何發現問題和維護設備。這些年,張曉光參與很多維修方面的小改小革,解決了眾多難題。“每當幫操作者修好設備時,我由衷地感到高興,覺得喝的水都是甜的。”張曉光總是沉浸在工作之中。
當上鉗工班長后,張曉光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分公司維修人員數量少、設備多,他積極發揮組織協調能力,整個班組也不負眾望,實現了為生產保駕護航。
工余,張曉光還是喜歡雕刻些玉石和紅木等小擺件,趕上時間充足去釣一會兒魚。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