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化工事業部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煉油化工一盤棋,統籌抓好一體化優化,在柴油和航煤過剩、乙烯原料不足的情況下,采用乙烯裝置增加柴油、航煤作為重質裂解料的加工方案,既提高了“油轉化”的比例,又解決了乙烯原料缺口問題,實現共同優化,取得整體效益最大化的優良業績。
靈活調整原料結構。面對成品油市場需求下滑、乙烯原料供應緊張的不利形勢,煉化一體企業加強全流程優化,綜合評價柴油、航煤組分進裂解裝置對煉油加工量和裂解原料供應量的影響,測算對比煉油不同裝置重質裂解料加工的邊際效益,優化柴油、航煤流向,并按照“自產為主、外采為輔、進口補充”原則,統籌做好自產裂解料與外購石腦油、進口石腦油的平衡,確保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一季度,中韓石化、燕山石化、天津石化、中科煉化、齊魯石化等11家煉化一體企業乙烯裝置加工重質裂解料合計206.8萬噸,占總投料量26.7%,重質裂解料投料量同比增加35.9%,經測算整體增效上千萬元。
攻堅克難穩定運行。柴油、航煤的加工對乙烯裝置和裂解爐的運行帶來一定影響,造成裂解汽油產量和后續加工裝置負荷不匹配問題比較突出。各企業通過加強與科研單位合作,優化裝置運行與原料選擇,保證重質裂解料的順利加工。中韓石化與北化院協作,模擬分析不同裝置航煤、柴油組分的裂解性能,選擇最優化的原料和裂解條件;福建聯合石化利用煉油暫時閑置的預加氫裝置加工裂解汽油,有效解決庫存高的問題,為未來乙烯原料重質化提供了借鑒。
長遠謀劃技術改造。面對疫情仍然存在、煉油產能整體過剩、柴油需求持續下降的情況,各企業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提升整體效益。中韓石化統籌規劃新增原料儲罐并進行流程改造,實現航煤、柴油原料分儲分裂;福建煉化制定4臺重油爐常態化運行方案,完成兩臺裂解爐加工柴油的流程改造,5臺裂解爐具備加工柴油能力。
下一步,化工事業部將繼續按照整體效益最大化原則,加強煉化一體化效益測算,動態優化裝置運行方案和原料結構,統籌平衡成品油生產和化工原料供應,確保煉油化工裝置的平穩和經濟運行。
(高傳寶)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