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王 寧
4月7日,大商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席志勇在“2021中國化工產業(衍生品)大會”上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大商所將圍繞建設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目標,著力發揮好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兩大功能,聚焦產品開發、技術驅動、生態圈建設三大主線,扎實推進期貨現貨結合、場內場外協同、境內境外連通。
席志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商所將繼續拓展品種工具,加快推進集裝箱運力期貨和乙二醇、苯乙烯期權上市,持續深耕已上市品種,增加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免檢交割品牌,將華中、西南等地區納入期貨交割區域,并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按照綠色理念不斷審視優化現有品種合約規則制度。
據席志勇介紹,在發展場內市場的同時,大商所將推進場內外協同發展,研究實施液化石油氣等品種場外市場發展方案,不斷豐富化工場外交易品種和工具,探索拓展場外平臺服務;積極推進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化工品種期貨、期權引入境外交易者,進一步提升大商所價格的國際影響力;強化大市場服務,進一步加大產業企業拓展力度,深入推進“大商所企業風險管理計劃”,發揮典型模式的示范引領帶動效應。
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大商所產品布局的重點板塊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領域。“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產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席志勇表示,大商所化工衍生品市場不斷成熟和完善,為中國石化產業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下、推進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一是品種工具不斷擴容,全產業鏈產品體系初步形成。“十三五”時期,大商所化工板塊不斷發展壯大,先后上市乙二醇、苯乙烯、液化石油氣三個期貨以及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和液化石油氣4個期權,初步形成從基礎原料到加工產品、既有期貨又有期權的產業鏈多元避險工具體系。
二是深化推出“一品一策”,市場運行質量效率不斷提升。大商所積極順應現貨產業變化,及時完善聚氯乙烯等相關品種交割質量標準,在塑料品種上實施品牌交割和貿易商廠庫制度,優化交割倉庫布局、調整地區升貼水。在化工板塊上實現做市業務全覆蓋,苯乙烯、液化石油氣等品種初步實現連續活躍。目前,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五個品種的期現貨價格相關性均超過0.9,套保效率均達到95%以上。
三是場外建設先行先試,實體產業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基于化工板塊場內市場的發展和化工產業期現結合的深入,為滿足企業日益明確的個性化、精細化風險管理需求,大商所先后推出了化工商品互換、基差交易、標準倉單交易、非標倉單交易等一系列場外業務的創新嘗試,并戰略性啟動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建設,化工板塊場外會員目前已增至43家,初步形成場內外協同服務產業風險管理的格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