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1年城鎮供熱水系統技術論壇”現場
在春暖花開的3月,伴隨著盛開的櫻花,春天的第一場技術交流會如約而至。“2021年城鎮供熱水系統技術論壇”由上海凱泉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等學府、設備廠商以及運維企業等代表匯聚溫州永嘉,圍繞城鎮供熱面臨的問題和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交流研討,分享創新推進思路。
眾所周知,供熱是全球最大的終端能源消費領域,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背景下,供熱行業如何提高能效更是備受關注。而在供熱行業的應用中,水泵的電能消耗占了很大比重,并且在供熱水系統中,作為承擔輸送和調節功能的重要設備裝置,水泵的高效、高可靠性和節能運行十分關鍵。
圖:林凱文總裁致辭
林凱文總裁在其《供熱水系統能效核心》的致辭中提到一組數據:中國2020年發電量總額7.5萬億kW,其中泵耗電占據了20%,用電1.5萬億kWh,如果泵的效率能過提升3%,可節約電費315億元(按0.7元/度),換成火電可減少15億噸CO2。而凱泉通過制造升級,將泵平均效率提高3%+!
如果說水力設計是決定泵效率高低的“先天基因”,那么制造水平就是影響泵效率高低的“后天努力”。基因力量是強大的,但后天的努力也必不可少。為推動工廠制造能力的高質量發展,凱泉溫州生產基地于2018年就開始實施數字化工廠改造。
說起制造業的工廠,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凌亂而又嘈雜,而參觀凱泉的數字化工廠改變了與會嘉賓對工廠車間的刻板印象。
凱泉溫州數字化工廠
凱泉浙江工廠內,對生產、原料和成品等多個區域進行了科學的研究規劃,從最細節之處保證了效率的提升。
電泳涂裝流水線,除上下件外所有過程都是線體自動完成,可以做到零件表面無任何雜質,原材料使用率由原先的60%提高到93%,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CEBR葉輪自動平衡機搭配關節臂機器人一同作業,自動識別零件、抓取零件、自動調取檢測程序等一氣呵成,無人操作但效率和準確度實現飛躍。
原先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出來一個零件半成品,現在從毛坯到零件半成品只用一個加工中心就可以搞定。
調整生產布局,實現了物流從工廠毛坯入口到成品出口的環形流動,避免物流交叉重復,物料流動時間節約15%。
凱泉溫州生產基地的數字化改造,將原有設備全部淘汰,斥資1億元,引進DMG MORI、MAZAK等先進的自動加工設備及裝配測試包裝一體式流水線等設備,并輔以MES+WMS系統,建立了數字化的工廠管理模型,不僅成為溫州全力培育的3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示范項目之一,也是溫州第一個數字化生產基地。
凱泉對供熱行業的綠色高效未來充滿信心,也將努力發揮好中國泵行業領頭羊的作用,矢志不渝的深化水力研究與泵及水相關系統的技術引領,同時不斷推動企業從“制造”走向“智造”,以“善水之道,以利萬物”的品牌承諾,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造福全產業與社會民生的綠色未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