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經濟參考報
世界上最大的內陸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重要的油氣產地,曾經油氣產量當量只有3.4萬噸的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經過三十余載披荊斬棘,2020年油氣產量當量突破3000萬噸,一舉建成我國第三大油氣田,成為我國油氣上產重要戰略接替區。
征戰“死亡之海” 沙海終變油海
56萬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陸上最大的含油氣盆地,地表條件極其惡劣、地質構造極其復雜,多為隱蔽性油氣藏,是世界上油氣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但這里也是國內增儲上產潛力最大的盆地。盆地遍布大漠戈壁,漫漫黃沙與長天一色。千百年來,荒無人煙、寸草不生是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代名詞。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沉睡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被大規模的油氣勘探開發喚醒。
為了找到新的大油田,來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征戰“死亡之海”。1989年至1992年間,輪南2井、塔中1井、塔中4井陸續發現油氣,在此基礎上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獲得戰略性突破,發現了輪南油田、塔中油田。此后,塔里木盆地的油氣愈發充實:發現中國第一個億噸級海相砂巖油田哈得油田、中國第一個億噸級礁灘相油氣田塔中1號凝析氣田,收獲中國最大、特高壓、特高產、特高豐度優質整裝氣田克拉2氣田,找到中國最大的凝析油氣聚集帶牙哈-英買力油氣田群……
塔里木油田公司總經理楊學文說,從“五下六上”到描繪中國石油工業新版圖,從原油年產量3.4萬噸到年油氣產量當量達到3000萬噸,塔里木油氣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每一座豐碑上都鐫刻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與擔當。
三十多年來,塔里木油田成功開發出32個大中型油氣田,累計探明油氣儲量27.7億噸,油氣產量2000年邁上500萬噸臺階,2005年突破1000萬噸,2008年跨越2000萬噸,2017年達2500萬噸,累計為國家貢獻油氣產量超4億噸。
“上一個增產500萬噸用了七年,這次只用了三年,塔里木用新速度創造新歷史,以新速度鑄造新輝煌。”楊學文介紹,2018至2020年,塔里木油田新建原油產能275.5萬噸、新建天然氣產能108.7億立方米,推動油氣產量一年一跨越,三年凈增542萬噸,并實現稀井高產、少人高效,人均油氣產量達到3000噸,位居我國陸上油田首位。
近年來,面對國內各地日益上漲的天然氣需求量,塔里木油田不斷加快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步伐,助推天然氣產量穩步提升。目前,塔里木油田已經建成克拉2、迪那2、克深、英買力、牙哈等多個大型氣田,天然氣產量占全國生產總量的六分之一。
2020年,塔里木油田克服疫情影響,全年生產石油液體602萬噸、天然氣311億立方米,油氣產量當量3080萬噸,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和300億立方米大氣區,一舉建成我國第三大油氣田,成為我國油氣增儲上產重要戰略接替區。
科技揚帆 破解勘探開發難題
“塔里木盆地地表一馬平川,但地下的層系卻像一只盤子被摔碎之后又被踢了一腳,地下條件十分復雜。”塔里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張承澤介紹,塔里木盆地油氣大多蘊藏在超過6000米的地宮深處,面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等極限考驗,是世界級勘探開發禁區。
三十多年來,塔里木石油人持續技術攻關,深化理論創新,挑戰超深層勘探開發極限,創新形成了兩項關鍵油氣地質理論、四大勘探開發技術系列,突破了深層超深層復雜油氣藏安全封隔、快速鉆進、井完整性三大關鍵技術瓶頸,將國外“卡脖子”技術一一攻破。
“近年來我們通過地質理論、工程技術、改革管理持續創新,不斷破冰油氣勘探‘冷區’,攻克工程技術‘禁區’,革除體制機制‘病區’。”塔里木油田公司總經理楊學文說,通過綜合施策,塔里木油田突破了傳統石油地質成藏“死亡線”,打成垂深8882米的亞洲第一深井輪探1井,成功高效開發了我國陸上最深氣藏克深9,形成了兩個萬億方大氣區和一個10億噸資源的大油氣區,開辟了秋里塔格構造帶和寒武系鹽下兩個戰略接替區。
2019年至今,隨著中秋1井、博孜9井、輪探1井等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塔里木油田重大科技成果不斷,實現了多項歷史性突破,油氣勘探捷報頻傳,有力助推了油氣主業的迅猛發展,企業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2018年至2019年,塔里木油田新發現和重新落實圈閉242個,2020年又成功審查通過優質圈閉116個。從地下6000米到7000米再到8000米,塔里木油田不斷向“三超”氣藏宣戰,攻克超深超高壓致密氣藏勘探開發核心技術,更一步步在勘探開發領域達到世界水平。
張承澤告訴記者,通過綜合技術施策,塔里木人將井深紀錄一破再破。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已成功鉆探7000米以上的深井超深井超過100口,6口超過8000米的“地下珠峰”;通過再提速技術實施,將庫車地區鉆完井周期由過去的500天縮短至目前的300天左右……
此外,面對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塔里木油田建立開放型科研體系,集中國內外優勢力量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疊合復合盆地地質理論以及前陸區、臺盆區配套勘探開發技術,沙漠及山地高精度地震、超深超薄儲層鉆完井、凝析氣藏循環注氣開發等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垂直鉆井、9000米鉆機、高密度油基泥漿等一系列新技術新裝備新工具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引領了我國石油工業勘探開發向超深復雜領域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郝芳感慨:“我們在理論和技術上的創新,啃下了世界地質界公認的13個最難啃的骨頭中的7個。這讓我們站在了世界石油開發的前沿,有了今天塔里木油田的輝煌成就。”
產業報國 氣潤祖國大地
在塔里木盆地北緣、天山南部腳下,克拉2氣田正將源源不斷的天然氣輸送至管網內。克拉2氣田所在區域周邊全是紅褐色山體,它們歷經風蝕,形態各異,被稱為“魔鬼城”。這里斷崖林立,溝壑縱橫,險峻如刀削斧劈,而這里正是西氣東輸的氣源地。
1998年我國最大的整裝氣田克拉2橫空出世,直接促成了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推動我國進入“天然氣時代”。克拉采氣作業區采氣工程師常有青介紹,克拉2氣田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800多億立方米,目前有19口生產井,單井日產天然氣110萬立方米,平均一口井的采氣量可供一座300萬人口的城市家庭天然氣使用。
如今,通過西氣東輸管道,塔里木油田將超過27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輸送至下游15個省份、120多個大中型城市,為約4億居民、3000余家企業用氣提供了保障。
塔里木油田在充分保障“西氣東輸”供氣的同時,也加快實現“西氣西用”,使得環塔里木盆地430萬南疆各族百姓從“柴煤時代”跨入“綠色時代”。
作為中國石油援疆“一號工程”,總長超3000公里的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輸氣干線管道在塔里木盆地鋪開,氣化范圍涉及新疆南部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2個縣市、21個農牧團場,形成一條環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主干管網。
長期以來,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周圍城鄉居民主要以柴草、煤炭為生活燃料。為解決南疆五地州百姓用氣問題,1998年6月,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開始實施“氣化南疆”工程。2010年7月,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全面開工,成為“氣化南疆”工程的延續和拓展。
天然氣管線所到之處,兌現的是福澤一方的承諾。寒假前,在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哈尼喀塔木鄉中心小學,孩子們脫下厚棉衣和手套,仰著紅撲撲的小臉認真聽課。去年10月底,塔里木油田向這個鄉輸送天然氣的管道正式接通,南疆又添一個氣化鄉鎮,又多一間溫暖教室。
近年來,隨著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管線長度不斷增加,供氣范圍不斷擴大,天然氣輸氣量屢創新高,天然氣保供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十三五”期間,油田向新疆南部五地州供氣連年增長。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累計向新疆南部輸送天然氣超400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輸氣42.24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全力保障環塔里木盆地400余萬各族群眾用氣需求,為下游經濟發展、民生保障持續注入“暖流”。
此外,新疆南部各地中小型企業沿著塔里木油氣開發戰線落腳,借“氣化福利”做足經濟發展大文章。據統計,塔里木油氣開發對南疆工業增加值貢獻率超60%;塔里木油田向阿克蘇地區庫車化工園區年供氣15億立方米,助力當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帶動油氣化工中下游產業鏈延伸;通過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塔里木油田促進喀什地區天然氣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比重以每年3%的比例遞增。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責任與擔當,是塔里木油田實現我國油氣資源戰略接替、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動力與底氣。”楊學文介紹,根據規劃,塔里木油田將力爭2025年油氣產量突破4000萬噸、2035年達到5000萬噸,全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大油氣田,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標簽:塔里木盆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