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挑戰“冰火兩重天” 中國自主研發深水鉆井液技術實現“領跑”
作業人員在現場對深水恒流變合成基鉆井液進行檢查。中海油服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王恩博)記者3日從中國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服”)獲悉,由中國自主研發合成基鉆井液的恒流變溫度范圍指標超越當前國際同類型技術,分別突破最低3℃和最高180℃的極限溫度。
這標志著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水恒流變合成基鉆井液技術(以下簡稱“深水鉆井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中國進一步開發更高難度深海深層油氣資源提供堅實技術保障。
據介紹,鉆井液技術被業界稱為石油鉆井的“血液”,在鉆井作業中起到攜帶巖屑從井下返出、維護井下環境穩定等作用,是鉆井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術支撐,同時也是決定油氣資源開發深度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深水鉆井液技術是鉆井液領域中的最前沿技術,更是破解深海高難度鉆井難題的“金鑰匙”。
中海油服研發團隊負責人羅健生介紹,深水鉆井液技術可以同時在接近冰點的千米海底和遠超沸點的千米地層下,耐受住“冰火兩重天”的復雜嚴苛環境考驗,始終保持性能穩定,護送鉆頭直指深海油藏。
“恒流變溫度是深水鉆井液技術的關鍵指標之一,要求溫度范圍內的流變性能變化平穩。”羅健生說,此前國際同類型技術的極限溫度分別是最低4℃和最高163℃,本次我國在深水鉆井液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將大幅度提高該技術的應用范圍,為中國在更加極端環境下開發深海深層油氣資源提供了技術保障。
該技術自研發成功以來,已經圓滿完成了國內7口超深水鉆井作業,平均作業水深超過1500米,最大作業水深達到2619米,創下西太平洋作業水深和全球第二作業水深紀錄。
為滿足中國油氣增儲上產對高端技術的需求,中海油服早在2008年便開始深水鉆井液技術的研發。2020年,經過持續深入研究,中海油服在與國際石油公司的“研發競速”中,以耐受180℃恒流變高溫的性能超過同期的國際同類產品,成為全球為數極少擁有如此高性能鉆井液技術的公司。
目前,為進一步滿足全球深海深層油氣資源開發需求,持續拓寬深水鉆井液技術應用邊界,中海油服正加大此項技術研發力度,以能夠適應地球兩極作業環境為目標,力爭突破到-15℃和200℃的應用極限,進一步鞏固該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