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日訊 國家電網公司3月1日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推動配套電源加快建設,新增跨區輸電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到2025年,實現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以上,水電裝機達到2.8億千瓦,核電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
2020年下半年,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不僅是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更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隨即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明確的“碳中和”行動方案,中石化、中海油、中國大唐等能源央企也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
國家電網表示,要充分發揮電網“橋梁”和“紐帶”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加快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推進能源電力行業盡早以較低峰值達峰。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電網已累計實現替代電量8677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散燒煤4.8億噸、減排二氧化碳8.7億噸,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左右。
此次,方案提出,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著力打造清潔能源優化配置平臺。“十四五”規劃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到2025年,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0億千瓦,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分布式光伏達到1.8億千瓦,并且初步建成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
方案還提出,做好清潔能源并網消納。加快已開工的4163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十四五”期間,再安排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到2025年,抽水蓄能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積極支持煤電靈活性改造,盡可能減少煤電發電量,推動電煤消費盡快達峰。支持調峰氣電建設和儲能規模化應用。積極推動發展“光伏+儲能”,提高分布式電源利用效率。
對于如何擴展消納空間?方案指出,加快構建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市場機制,深化省級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采用靈活價格機制促進清潔能源參與現貨交易。完善以中長期交易為主、現貨交易為補充的省間交易體系,積極開展風光水火打捆外送交易、發電權交易、新能源優先替代等多種交易方式,擴大新能源跨區跨省交易規模。
同時,國家電網還表示,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實施“新跨越行動計劃”,同步推進基礎理論和技術裝備創新。針對電力系統“雙高”、“雙峰”特點,加快電力系統構建和安全穩定運行控制等技術研發,加快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柔性直流輸電等技術裝備研發,推進虛擬電廠、新能源主動支撐等技術進步和應用,研究推廣有源配電網、分布式能源、終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綜合利用等技術裝備研制,推進科技示范工程建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