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在1983年,日本推出了Micom-Meters(微控制器表),當今幾乎100%居民使用該種表。2010年開始在微控制器表基礎上推行增值服務,同時試用超聲波表。在1985年,美國螢火蟲公司開始研制無線電近距抄表,由于安全問題至今都沒有推廣。
在1995年,我國開始研制IC卡表,經過試用發現控制不準、數據紊亂、易受用戶攻擊等重要缺陷。在1999年,紐扣、射頻卡、CPU卡、集抄、遠傳等型式的表試圖改進代替IC卡表;IC卡、紐扣、射頻卡、CPU卡、集抄、遠傳等型式表在2005年逐漸退出市場。
2006年,紅外數傳燃氣表開始直接替代其他智能燃氣表。展望未來,隨著網絡安全的完善和無線遠傳燃氣表的推廣應用,將統一智能燃氣表的標準,運用網絡平臺自助繳費。
——2020年市場規模約為76.2億美元左右
不可再生能源枯竭的嚴重警告增加了全球對天然氣的需求。天然氣作為主要能源,使用量在日益增長,這成為全球燃氣表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根據FortuneBusiness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15-2020年全球智能燃氣表行業市場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在2020年,全球智能燃氣表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76.2億美元左右,較2015年上升了35.35%。
——北美地區占據主要市場且龍頭企業也超過半數為美國公司
根據FortuneBusiness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燃氣表行業市場規模主要有北美、歐洲和亞太組成。北美占據了33.3%,亞太占據了33.1%,而歐洲占據了30%;形成了三足立鼎的形勢。
目前,全球智能燃氣表行業企業龍頭主要為ABB、GE、Siemens、Landis+Gyr、Honeywell、Kamstrup、Itron,Inc、Xylem Inc、Aclara、Holley Technology Ltd、Jabil、EDMI Limited、和EMH metering GmbH&Co KG等公司。其中,美國占據了大部分;在13家龍頭企業中,有6家是美國企業。
全球智能燃氣表發展預測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人們不能自由的抄寫燃氣表數據,而疫情加速了全球智能燃氣表行業的發展。此外,在全球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工業的升級改革進一步使天然氣向第二大能源的目標前進。根據FortuneBusiness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1-2026年,全球智能燃氣表行業市場規模將以6.3%的年復合增速上升至109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