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進出口是儀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儀器行業起步較晚,在高端儀器與大型儀器方面,國產儀器的技術水平與性能和進口儀器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對于進口儀器有很大的依賴性。在中低端儀器領域,由于快速發展的儀器技術與較低的成本,國產儀器已經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儀器進口與出口政策的變化,對于我國儀器行業的發展以及科研水平的進步都有著重要影響。
2020年,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的國際貿易情況有了較大改變。下半年,我國進出口政策做出了多項調整。與儀器行業相關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內容
2020年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對《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 科技部令2008年第12號附件)內容作部分調整。禁止類技術條目刪減4項,限制類技術條目刪減5項、增加23項、修改21項。并且屬于軍民兩用技術的,納入出口管制管理。
本次調整的技術條目有多項與儀器相關,如在組織工程醫療器械產品的制備和加工技術(編號:052707X)項下增加控制要點:“6.醫用診斷器械及設備制造技術(包括國產新一代基因檢測儀、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儀)”;新增“大型振動平臺設計建設技術(編號:183606X),控制要點:雙軸同步振動試驗平臺、50噸電動振動試驗系統”;此外,還有無人機制作中涉及的傳感器關鍵技術、航天遙感影像獲取技術等。
RCEP正式簽署 多類儀器貿易承諾將零關稅
2020年11月,中、日、韓、澳、新西蘭及東盟十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RCEP是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在RCEP下,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將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總體開放水平顯著提高。此外,RCEP鼓勵各方的標準化機構加強標準、技術法規以及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的信息交流與合作,將推動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技術標準等逐步統一。
我國對日、韓、澳、新西蘭與東盟分別做出了關稅承諾,承諾表中涉及多類儀器,包括:利用溫度變化處理材料的機器、裝置及類似的實驗室設備,例如,加熱、烹煮、烘炒、蒸餾、精餾、消毒、滅菌、汽蒸、干燥、蒸發、氣化、冷凝、冷卻的機器設備;各種材料(例如,金屬、木材、紡織材料、紙張、塑料)的硬度、強度、壓縮性、彈性或其他機械性能的試驗機器及器具理化分析儀器及裝置(例如,偏振儀、折光儀、分光儀、氣體或煙霧分析儀);測量或檢驗粘性、多孔性、膨脹性、表面張力及類似性能的儀器及裝置;測量或檢驗熱量、聲量或光量的儀器及裝置(包括曝光表)等。
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發布 涉及多種儀器儀表
2020年12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于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對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進行調整,多行業迎來降稅優惠,其中也包括儀器行業。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表中涉及的儀器產品主要為第875項,稅則號列90330000,2021年暫定稅率5%,低于2021年最惠國稅率的6%。其內容為:
部分信息技術產品最惠國稅率表也有多種儀器設備,包括立體顯微鏡、X射線無損探傷檢測儀、γ射線無損探傷檢測儀、電子萬能試驗機、硬度計、質譜聯用儀、光纖通信及光纖性能測試儀等。
總體來說,儀器進口的關稅是在降低的,這意味著進口儀器的成本更低。對于依賴進口的高端儀器市場,減少關稅有利于降低儀器價格,減少科研成本。對于中低端儀器市場,進口儀器價格的降低可能會減少國產儀器在價格方面的優勢,國產儀器行業需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